提要
任何一种重大疾病的最终控制,任何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诊疗的最终突破,都有赖于医药技术的创新发展。
普通百姓最关心的科技新闻中,当属医药技术的进步,因为,它能让我们的身心好起来。
我们有同感,日子越过越好,对健康的渴望愈加迫切了。
我们有同求,人的体质不同,用药剂量的标准该精准了。
我们有同盼,最好有个软件让有需之人随时与医生互动。
我们有同愿,医学成果接地气,真正解决老百姓的病痛。
我们注意到,我省正在加快建设研究型医院,加强医研企合作,让医疗贴近患者,感应民需,惠及普通民众。
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数据显示,我国55岁以上的人群患帕金森病率约为1%,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7%。近年来,40岁以下患者逐年增多,帕金森患者中54%以上的人没有经过任何治疗。
沈阳市的黄女士在母亲第一次出现腿部抖动时并没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身体抖动的频繁程度让她吃惊,继而母亲行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加上肢体疼痛,每天痛苦难忍。
一次,黄女士偶然听到“机器人”治疗帕金森病的消息,马上联系了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陶英群。
2016年10月,黄女士征得母亲同意,决定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陶英群在机器人的协助下准确地把放电电极插入患者脑内的病变核团,对神经核团进行电脉冲刺激。
8月10日,黄女士见到记者时,脸上往日的愁云已经消散。她说,当时母亲的手术进行了3个多小时,完成得很顺利。经过几个月的恢复,现在,“母亲从坐姿到站姿,可以迅速、不疼痛地完成;沿着走廊可以脚跟、脚尖交替稳定行走;躺在床上能做蹬自行车动作,抬腿幅度如常人,还能盘腿坐了…… 这在以前绝对不敢想啊!”
陶英群告诉记者,为黄女士母亲做的是“脑起搏器手术”,学名叫“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属于医学创新技术。
7月8日,“2017中国研究型医院高峰论坛”在沈阳启幕,医学创新和研究型医院建设成为热议话题。
“研究型医院要承担医学创新的责任,勇于担当。”沈阳军区总医院院长侯明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