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池凤英(右二)和“慈娭毑乘务岗”队员在开展志愿服务。 贺志平 摄
欧阳倩 贺志平
8月10日上午,在长沙市芙蓉区德政园社区见到池凤英时,她正在宽慰前来倾诉的居民。
每周一、三、五早上在社区巡逻,周二、四上午在社区“值班”,接待来社区反映情况的居民,70岁的池凤英,是社区有名的“热心肠”。
私人电话变“热线电话”
池凤英丈夫早逝,在德政园社区生活了20多年。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她特别珍惜党员这份荣耀,她总说:“入党宣誓只要一分钟,但对党的承诺是一辈子。”
多年来,她一直是社区工作的热心人。大伙亲切地喊她“池娭毑”。2002年退休后,池凤英主动担任楼栋长。为了方便居民找她,她把自己的电话号码贴在了她负责的4个楼栋入口处。她笑着说:“这一来,我的电话就变成热线电话了。”
大到邻里纠纷,小到请家政保姆,甚至小孩受到惊吓,邻里有困难第一时间总是想到她。她也总是“有求必应”。即便是深更半夜,或是生病中,只要接到电话,她都会立马出门跑去解决。
有一次,正在医院输液的池凤英听说社区居民因为停车位发生纠纷,果断地拔掉针头,及时赶到社区。当事人王爹爹看到她带病出现,怒气立马消了:“池娭毑来了,这事就算了,不追究了。”
有段时间,池凤英孙女住她家。后来,她从每天接送自己孙女变成了牵“一串”小朋友。“邻居打电话给我,说有事托我去接,最多的时候我牵了5个小朋友回来。有时家长很晚才回,我就帮孩子做好饭,带他们玩,哄他们睡觉。”而这一“牵”,就是4年。
“你究竟图什么?”面对有些人的不理解,池凤英的回答是:“看到别人有难处,伸出援手才心安。”
把苦咽下,把爱传出
总是笑脸迎人的池凤英,生活其实很困难。
2000年,担任长沙市糖酒副食品有限公司北区分公司总经理的池凤英,为推动企业改制,首先做起儿子王翔的工作,要他带头下岗。
后来王翔创业失败,欠下巨额债务,婚姻破裂。为还清债务,池娭毑卖掉德政园的住房,母子俩租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附近。祸不单行的是,2014年3月,王翔从建筑板房上摔下,脊椎骨断裂,瘫痪在床。母子俩仅靠池娭毑2000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