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周和平 通讯员 周进银
就像城市的图书馆,如今在乡下,农家书屋为读者熟知而备受青睐。在长沙县黄兴镇黄兴新村,名为“李中笑图书户”的农家书屋,更是37载书香袅袅。昨日,在长沙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当馆藏的“李中笑图书户”相关图文资料呈现,见证的是这一农家书屋书香飘溢的魅力。
档案史志 精办图书户获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在长沙县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的“李中笑图书户”相关图文资料中,既有书屋主人李中笑这些年来参与书屋相关重要活动的图片等资料,也有记载书屋发展历程的文字资料,情缘故事尽在其中。
据记载,1980年,时为长沙县高塘公社的农民李海兰,以女儿李中笑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当地第一个私人图书屋,并向村民免费开放。从此,李家堂屋墙上挂出了一块牌匾“李中笑图书户”。其时条件极其简陋,书屋面积仅7平方米,只有50多册课本和“小人书”,李海兰笑称“墙上两颗钉,中间一根绳,绳上挂书本,上下好几层,‘小人书’加课本”。
尽管书屋小且简陋,可书屋的主人李海兰却格外用心。为吸引读者,书屋主人在附近小学开学后,及时与学校校长、班主任联系,开展少先队小分队红领巾主导书会活动;寒暑假期间,在学生读者为主的基础上,经常邀请小朋友上书屋看书,并让他们带上几本喜欢的书回家阅读。长此以往,书屋的影响力在当地不断扩大。
不仅如此,李海兰一家坚持收集、装订读者的感想和评价。1985年4月,李中笑因“精办图书户,奉献为农户”的先进事迹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档案追踪 书屋扩至100平方米藏书2万余册
时间一晃30多年过去,当年的书屋创办者李海兰已成为耄耋老人,“李中笑图书户”农家书屋面积也扩至100平方米,有阅览室3间,拥有藏书2万余册,征订报刊杂志15种,每年接待读者近一万人次。李海兰老人精心保存前来书屋参观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留言、题词、照片等数百件档案,成为“李中笑图书户”30余年发展历程的最好见证。
据李海兰介绍,为筹措购书资金,这些年来李中笑一家走“用书种花,以花养书”的路子,从书本中学习花木栽培技术培育花木,赚钱购置更新图书,使得书屋规模不断扩大。尽管书屋在变,30多年免费服务读者的宗旨一直未变,书屋坚持节日送书,如“六一” 送书给孩子,“七一”送书给党员,“八一”给退伍在乡军人送书,“十一”给留守妇女、中年男子送书;附近喜读保健医药书的老年人较多,书屋除了找一些医药书满足他们的需要外,还为他们抄录书中鱼腥草、车前草、夏枯草等知识,受到当地读者的称赞。
在李中笑一家人的共同打理下,2009年5月,“李中笑图书户”成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的“农家书屋”;2013年1月,该书屋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我们一家会把书屋不断办好。”谈及今后,李海兰和老伴态度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