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孩子的张君霞
15年,时间的洪流不断地冲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记忆,甚至是我们的生命。它能改变我们的家、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一切,但唯独没有改变的是她的艰辛、她的守候和她的不悔。她就是为了尿毒症的丈夫、瘫痪在床的儿子向我们求助的张君霞。她15年如一日守候着丈夫、抚养着儿子,她说:“我的坚持,只为我的家庭能好起来。”兰州晚报见习记者张丹记者任泽昕 实习生杨丹丹文/图
1
儿子瘫了
张君霞介绍,儿子是2002年秋天出生的,当时她才26岁,儿子虽然9个月才会坐,不太会笑,而且总是一种表情,但他的到来仍让张君霞尝到了当母亲的喜悦,并为儿子取名杨虎明,希望他像老虎一样拥有健康的身体,做人光明磊落。可是小虎明2岁才学会了走路,而且和正常的孩子不一样,走得很急但不稳。
怀着惴惴不安的情绪,2005年,张君霞和丈夫杨喜龄从榆中带着儿子去沈阳看病,最终被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医生说,只能做康复锻炼,并教了她一些方法。
回家后,张君霞每天都要给儿子做四五次康复训练,按摩胳膊、腿脚,小虎明虽然走得不好,但至少还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行走。
张君霞当时想,只要坚持康复训练,只要儿子能正常行走就行。但现实是,张君霞付出了,儿子的病情却没有好转。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张君霞发现他的肩胛骨越来越突出,肚子前面的骨头也越长越大,并向前突出,腰背伸不直,向里凹进去,躺在床上腿伸不直,走路时只能用脚尖走,而且脚也明显变形。2010年,杨虎明完全不能走了。张君霞只能把15岁的大孩子抱起,放在轮椅上,推着着他做康复训练,虽然吃力,但是时间长了也能找到窍门。丈夫杨喜龄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对于每一个患病者来说都是一种可怕的折磨,这是一种目前无法被医治的疾病。多数患病者在30岁以前就会因为心肺功能衰竭去世。用医学界人士的话说,得这类病的孩子就如凋谢的鲜花一般,只是这个过程更加漫长煎熬。
2
丈夫病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2年的一个晚上,干了一天活的杨喜龄回到家,刚吃了点东西,就感觉嗓子疼,口唇蜕皮、喉咙发干。第二天一早,张君霞找邻居帮忙安顿好儿子,便和丈夫杨喜龄一起来到市区大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主治医生当即安排其住院透析。“已经五年多了,现在我一边帮忙照顾儿子,每周还要去肾内科做透析,一周3次,每次花销200多元。加上其他药费、治疗费,一个月差不多要几千元。”杨喜龄表示,他现在可以换肾,但是费用至少需要60万元,他换不起。“我自己无所谓,我现在只想救救我的儿子,想帮帮我的媳妇。”
3
奋斗坚持15年
一下家里病倒了两个人,这让张君霞一度有支撑不下去的感觉。为了以后的生活,张君霞向亲戚朋友借钱盖了一间小卖部,早上5点多骑三轮到市里进货,白天还要回来煮饭洗衣服照顾家里的孩子,幸亏丈夫杨喜龄还有行动能力有时也能帮带一下,但是毕竟患病的身体不饶人,家里家外还是要她撑起。她还经常抓住村里各种需要帮工的机会,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去讨生活、做零工,全家的生活、丈夫的药费、孩子的学费、家里的债务等等开销一度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多年的苦她无法对人说怕家人伤心,只能经常偷偷地流泪。
15年的奋斗和坚持,让年仅40的她双鬓染上了霜,双手迭起了老茧,但是她的眼神还是那么坚定和闪亮。她用她那柔软的脊梁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用她坚强的臂弯搀住了崩溃的丈夫,用她勤劳的双手抚育了瘫痪的儿子。她说:“我的坚持,只为我的家庭能好起来。”
■特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