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新理财杂志社在京举办的首届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价大会暨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指数发布会上获悉,2001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由2001年的59.78点(BBB级)上升到2016年的66.7点(A级),上升率为11.57%。这一变化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安全度在稳步提高。
在各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指数排名中,食品饮料业财务安全指数最高,采掘业垫底。新理财首席经济学家何宇轩分析说,采掘业、房地产业、有色金属业等行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周期性,其经济结构性改革空间很大,财务安全度相对较差;而食品饮料业、传媒业和医药生物业等行业,经济周期性较弱,抗周期的能力较强,这些行业的财务安全性也表现较好。
从同时发布的财务安全500强榜单来看,各行业上榜企业的数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医药生物业上榜企业数量最多,占十分之一,上榜数量最少的是国防军工业。而在前20名上榜企业中,交通运输业最多,上榜企业4家;食品饮料业3家;汽车业和农林牧渔业各2家;公用事业、采掘业、建筑装饰业、房地产业、建筑材料业、计算机业、轻工制造业、家用电器业和化工业各1家。
会上发布的报告还对上市公司财务安全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从地理区划的7大区来看,2016年,财务安全程度最高的区域是华东地区,其次是华南、华北、西南、华中,这5个地区的财务安全等级均为A级;西北、东北与其他区域的差距较大,均为BBB级。
何宇轩认为,这种财务安全上的区域差异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区域差异相吻合。以长三角为核心的华东地区、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华南地区和以环渤海为核心的华北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铁三角”,在这些区域里,企业规模相对较大、盈利能力较强、资本结构较为稳定、现金流的获取能力也较有优势。相对而言,东北和西北地区的财务安全状况较弱。
此外,从财务安全500强上榜数量来看,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1951家),上榜率却最低(14.4%),财务安全依然是民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报告数据,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秦荣生建议,上市公司应注意信息化时代为财务分析带来三方面的变化。第一,业务与财务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公司的财务风险更多的是由企业发展战略、行业整体情况等其他风险导致的。第二,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分析更加精准,通过现代信息、互联网技术,企业能得到竞争对手、同行业、国外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的大数据,可以更精确地把握企业的资产情况,而不是基于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做分析。第三,财务分析更加智能化,财务人员应着重进行数据解读,提出提高数据利用率的方法,让数据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