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丹
对家住泾阳县挡驾桥村的张航科来说,最近好事接连不断,县上先是发给他3000元创业奖励款,随后又为他申请了8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今年28岁的张航科家庭生活困难,父亲和哥哥都是智力残疾,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前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家电销售、维修行业,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他开始经营家电销售、维修。他的维修技术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并成为贫困户中的创业明星。如今,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坚定了他通过走创业之路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泾阳县紧紧围绕市场、政府和劳动者三要素的有机融合,建立起就业帮扶的长效机制,通过为贫困户集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供保姆式就业服务、开辟公益性岗位等举措,打通多条就业路径,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7月9日,3辆大巴载着近60名贫困户到县内11家企业找工作。“县人社局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说雇车带我去企业参观,看上了就能当场签用工协议,今天来一看,真不错,离家近,钱还不少挣。”在现场与企业签完用工协议的兴隆村村民魏兵院高兴地告诉记者。
活动当天就有27名和魏兵院一样的贫困户实现了就业或者达成就业意向。今年上半年,泾阳已召开就业脱贫专场招聘会8场,累计参会企业326家,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
为了把对贫困户的“输血式”救助转变为“造血式”帮扶,该县组织县卫校、职中等6个培训机构在全县8个镇为393名贫困户举办了36期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班,围绕养殖技术、果树种植等内容进行技术培训,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让他们快速掌握一门产业就业增收技能。培训结束后,对成绩合格的学员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对参加培训的贫困户每天发放交通和生活补贴50元。
社树村村民王勇江因为妻子患有白血病,不能外出打工,就靠几亩果园艰难度日。“有很多像王勇江这样因为照顾家庭无法离乡,或因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户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成为就业脱贫最难帮扶的对象。”泾阳县人社局主管就业脱贫的副局长王勇军介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利用县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就业补助资金,在全县65个贫困村特别设立就业扶贫公益岗位,安置了131人,同时,整合县级扶贫专项资金,在全县134个行政村另外设立公益岗位安置268人,招录生态护林员60名,通过两项资金共安置贫困户459人。”“如今,我在村里负责巡逻、浇树,每天工作3小时,一个月就有600元钱的收入,既能照看家里,还能在村里打个零工补贴家用。”说起现在的日子,王勇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为了激发县域内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就业脱贫的积极性,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泾阳县大力培育和发展日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鑫虎蔬菜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就业扶贫基地,并通过资金激励和宣传鼓励,吸引企业加入到就业脱贫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