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8日讯 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获悉,6月21日至7月20日,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年度计划,对全省范围内生产经营的23大类6215批次食品进行了抽检监测,其中合格6015批次,不合格200批次,样品不合格率3.22%。
从样品检测的总体情况来看,本月所抽检的方便食品、饼干、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蔬菜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豆制品、食品添加剂安全状况良好,合格率为100%。通过对抽检数据的分析,我省此次抽检的食品中淀粉及淀粉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糖、饮料检出不合格,不合格率分别为100%、62.50%、12.00%、10.95%。
主要不合格项目危害分析
1、苯甲酸:苯甲酸及其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防腐工艺阶段超范围、超量使用,一般情况下,苯甲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过量食入苯甲酸会引起腹泻、肚痛、心跳快等症状,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肝肾脏的慢性损害。
2、甜蜜素:甜蜜素是一种甜味剂。可能在葡萄酒、白酒、黄酒、酱油、食醋、冷冻饮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糕点、饮料、酱腌菜、辣椒制品、水产品加工品、蜂蜜、炒货、罐头和蜜饯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调味阶段超范围、超量使用。长期食用超范围、超量使用甜蜜素的产品会危害人体肝脏及神经系统,不利于身体健康。
3、硼砂:硼砂是非食用物质,我国明令禁止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可能在生产加工环节人为加入硼砂起增筋作用;硼砂经由食品摄取后可与胃酸作用产生硼酸,硼酸具有积存性,连续摄取后会在体内蓄积,影响消化酶的功能,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抑制营养物质的吸收,严重的会刺激人的胃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4、铝的残留量:明矾(硫酸铝钾)是传统的食品改良剂和膨松剂,一般在面粉制品、米粉制品、淀粉制品、糕点和膨化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中作为品质改良剂和膨化剂使用,会出现超范围或超量使用的情况。明矾的化学成份为硫酸铝钾,含有铝离子,所以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份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铝可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功能紊乱,可诱发老年性痴呆。
5、二氧化硫残留量:二氧化硫(以及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等添加剂)对食品有漂白和防腐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后均可能二氧化硫的残留。除GB2760规定使用的范围和限量外,均无超范围和超量使用该食品添加剂。可能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亚硫酸盐等漂白剂,以达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从而导致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超标。不合规定使用二氧化硫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经口摄入二氧化硫的主要毒性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此外,也会影响钙吸收,造成机体钙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