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赴以色列特约记者 纪双城】上月在耶路撒冷发生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最终以以色列移除圣殿山入口处的金属探测门告一段落。这两天来到耶路撒冷的《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城市已恢复平静,然而当地常年靠旅游业生活的人,却没有几个乐观的。
记者来到老城大马士革门,当地商贩一如既往地摆放着各种传统点心、手工艺品等向游客兜售,不过商品价格似乎比记者以前来时要便宜一些。精明的商贩捕捉到记者疑惑的眼神,随后指着商品再次强调“半价出售”,或是“买一赠一”。由于语言不通,老城商贩无法说出更多内情;不过,一些英语流利的职业导语滔滔不绝地向记者吐苦水。
在7月巴以冲突焦点所在地圣殿山,50多岁的当地导游莱恩对《环球时报》记者苦笑说,如今想接定制旅游的生意难上加难。“很多国际游客取消了原本在夏天来耶路撒冷旅游的计划,他们告诉我,不想千里迢迢赶来,却被当地局势无端波及。”莱恩说,客户都向他这么解释了,他也只能接受。
对于那些仍然愿意来旅游的客户,莱恩显然看得更重了。《环球时报》记者之所以能与他聊天,其实是因为莱恩陪同的两名加拿大游客正在一旁休息。当被问及如何才能让客户满意时,莱恩说,最主要的是在对当地景点的历史讲述上,要牢记先摸一下对方的底,了解他们的民族背景。“我仍然会秉持客观的原则,但在细节讲述上准备了多个版本。”他指着圣殿山说,如果是犹太背景的访客,他会着重强调耶路撒冷对以色列而言是不可以失去的地方,有历史写明这座城市与犹太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巴勒斯坦背景的访客,会强调耶路撒冷,尤其是圣殿山归属仍然存在一些争议,需要留给后人耐心解决。莱恩说,他不想遇到一个跟自己吵架的客户。对于政治,他不愿多谈,多赚些钱,才是更实际的问题。
一名年过50岁的当地阿拉伯裔司机载记者从老城前往旅游大巴车站的路上,也提到今年夏天的游客明显少了很多。聊起最近《耶路撒冷邮报》的一则新闻,说去年10月至今,来耶路撒冷参访的犹太裔访客人数较前一年增长15%时,司机说,“他们中不少人是来投奔亲友的,与愿意大把消费现金的国际游客明显不一样”。他的语气中透露着沮丧。
在特拉维夫,一位以色列政府负责经贸事务的官员听完《环球时报》记者的观感后坦言,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友邦不多,但值得欣慰的是,以政府已让不少国际游客明白,这里的安全局势并非如一些媒体报道得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