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亚和妻子娜仁其其格在院内升旗。
本报记者 陈 力摄
即使骑上摩托车,阿迪亚把自家9000亩的草场巡视一圈,也是上气不接下气。老寒腿、胰腺炎等疾病,使这位刚刚56岁的蒙古汉子老态龙钟。
向北5公里的哈赤山上,760号中蒙界碑巍然耸立。向西10公里的满都拉口岸,中国国门一派庄严。内蒙古4200公里的边境线,阿迪亚家的草场就占了4公里。巡护归来,远远看到家门口那面鲜艳的国旗在迎风飘扬,看见红旗下的妻子娜仁其其格正倚门而望,阿迪亚立马不一样了。
中国红
1981年,阿迪亚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3年后转业回到家乡——内蒙古达茂旗满都拉镇巴音哈少嘎查放牧。阿迪亚、娜仁其其格两口子,从此在此巡护守边,一干就是34年。
“边境生活艰苦,我们对此深有感受,”达茂旗边防大队政委牧仁说,“达茂旗地处祖国北疆,是内蒙古自治区19个边境旗县之一。巴音哈少草原夏季蚊虫肆虐,持续高温,热得要命。冬季漫长严寒,积雪将近1米,冷得出奇。这里常年饮水难、吃菜难、看病难,连照明都得依靠风力发电。”
比阿迪亚年龄还小的妻子已经拄上了双拐。“这副拐杖还是大儿子宾巴从日本给我买来的呢。”当年英姿飒爽的民兵队长娜仁其其格如今已是步履蹒跚,“宾巴还劝我们老两口,该进城享享清福了。可是我们都在这里生活大半辈子了,哪能说走就走。”
当兵和当民兵的经历,使阿迪亚和娜仁其其格深知巡护守边的重要性,加上又多次被达茂旗旗委组织部、满都拉边防派出所评为“北疆堡垒户”“优秀护边员”,夫妇俩继续挺着病躯在边境线上放牧和巡护。屡劝不听,已经在日本生活了6年的大儿子宾巴说服已经在上海工作了8年的小儿子阿迪力,双双回到草原再做牧民,亲自当起父母的“拐杖”。
夏天的一个早晨,阿迪亚出门去完成了一件“作品”,然后兴冲冲跑回家里叫妻子,“你看那是什么?”娜仁其其格跟着老伴到牧场的山坡上一看,红色砖块摆出的“中国”两个大字,在灿烂的晨光里、在碧绿的草原上是那么醒目。娜仁其其格知道,刚读了两年书还是读蒙语的丈夫,连自己的汉语名字都不会写。但她不知道,丈夫几年来出门就带回一块红砖,也不知攒了多少块。看着丈夫得意的样子,娜仁其其格的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