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好像在和空气对战
此战的对手,是匈牙利19岁小将约瑟夫·阿伊塔伊,匈牙利国内蝇量级冠军。他在11个月内出战17场比赛,15胜2负,10次KO对手。19岁,体力之好,KO率之高,让人不敢小瞧这个年轻人。
拳坛圣地,我的第九场职业拳赛,站在偶像当年激战过的拳台上,本想痛痛快快打个天昏地暗,谁知约瑟夫却消极避战,走起了凌波微步——尽力躲闪,避免KO,仿佛只求输得体面。
最让拳手头疼的,不是拳头打疼了,而是拳头没处打。左一拳,右一拳,约瑟夫始终在拳台外围游走闪躲,我的拳头好像在和空气对战。火冒三丈!
“来呀,快来打我,互相伤害啊!”真想在赛场上大喊出这句话。
真拳头不行,只好换上假动作,诱敌上钩。
一般情况下,拳台上拳手总会把戴着拳套的双手护在头前,避免头部被重击。一记重拳,打在胸上已经够人受了,更何况打在头上。看到对手没有拳套防护的头部, “上!在他头上来一拳!” 我相信这是每个拳手都会有的冲动。
于是,我故意放下护在头前的双手,向前探出自己的头,诱使对手出拳攻击我。有交锋,才能碰撞出让人惊呼的火花。只要对手进攻,我漂亮的反击就有了施展空间。
本以为自己演技超群,可以让对手以为这是我不小心露出的破绽。谁知对手虽然年轻,对假动作也看得分明。面对我故意露出的破绽,并没有贸然进攻,而是依然游走躲闪。
一假不成,再生一假。抛下演技,我玩真的。我故意把头很大方地“送”出去。
“我就在这,把头给你,胆小鬼,敢不敢打我?”
肢体传递的语言颇有些小孩子打架时的意思。拳台之上,短暂的一回合,斗智斗勇,有时比几十集的电视剧还钩心斗角,百转千回。
真真假假之中,对手始终不上钩。送他人头都不要,我已经明白他认输的意向。就这样,在不过瘾的十回合中,我获得了职业拳赛的第八次胜利,卫冕了WBO国际蝇量级拳王金腰带。让人想不到的是,比赛结束的那一刻,台上首先高举双手庆祝的并不是我,而是约瑟夫。
没被打得太惨,输得体面,值得庆祝。
虽然打得不痛快,但我不会嘲笑约瑟夫。对手身上常常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就像他。消极应战,躲闪战略,当年在国家队的我也用过。有些比赛,即使拿不了冠军,中国队的身影也要出现——战败,只是技不如人;不战,则是把尊严都摔碎在了地上。
拳台上总要分出输赢,但登上拳台的拳手,却并非只能为输赢所限。有时,明知自己不占优势可是依然迎战,欣然上台。有时是为了找个“挨打”的机会锻炼自己,有时是为了尊严,有时甚至是为了赎罪。
邹市明著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