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莎
一条关于社交狂人的视频在网络上被播放了将近4500万次。“我有422个联系人,但我很孤独……”一位年轻人面对镜头,控诉手机加重了人的孤独。
这种真实发生的现象,被冠以“微信孤独症”的名号,也曾在网络上大肆传播。
为何要点赞,最普遍的解释莫过于显示存在感。什么样的人才会给别人点赞,一是熟人,二是比你厉害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被朋友圈看见的自己,总是积极、乐观,看起来挺美好的一个人。可是我们的压抑、平凡、失意该怎么办呢?我们一次次在朋友中展示了自己的快乐,又怎么好意思去说那些难以启齿的柔弱。
于是,茫茫微信,千万点赞中,我们越来越孤单。
点赞也让我们失去了不知情的权利。当你在疲惫的回家路上,看着夕阳,本可以做一个将美景化作美好心情的可人儿,却因为习惯性看朋友圈点赞,在对比了别人此时的快乐繁华,将夕阳走成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单。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在1978年曾预言: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高尚的灵魂不要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微信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方式。朋友圈中的文字、符号、影像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之前人与人面对面交往中的声音、眼神和面部表情,甚至触摸。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低下头在朋友圈点赞。”人最原始的本能快乐被虚拟的点赞所包围,孤单也成为挥之不去的阴霾。
因此,我们应该心怀坦荡地点赞、积极乐观地点赞,不要盲目跟风地点赞、不要怀着心机地点赞,力戒“越点赞越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