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隽玮 通讯员郭超)武汉政府引导基金改革半年,来自市财政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受国家资本及来自北京、浙江、深圳的社会资本资金量增加影响,政府基金中新增社会资金1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8%,超过去年全年募资金额的总和,财政资金放大作用加速显现。
截至目前,武汉市、区财政资金用88.87亿元吸引到社会各界出资576.49亿元,杠杆放大效应达7倍。一年前,我市启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半年前修改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向基金运作、普惠制、以奖代补等方式转变,更多的财政资金流向初创型、成长期企业。
“打比方说政府出1元财政资金,通过让利、同股同权、少干预的方法,吸引了7元的社会资本到武汉来投资企业,改变了原来那种安排靠政策、分配靠评审、兑现讲程序的行政性资金分配方式。事实证明,市场的鼻子更灵一些。”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从财政资金基金化后的流向看,子基金的投资行业和我市重点投资领域高度一致,光电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先进装备制造占子基金投资总额的前三位,显示出政府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
外地来汉组建基金团队的知名创投人士,有武汉校友汪潮涌、中国最具影响力投资人朱敏、中国风险投资总裁王一军等,他们带来高端基金管理人才近400人。市财政局表示,高端人才带动了武汉创投行业和本地企业的壮大。截至2016年年末,武汉从事股权投资的主体超过千家,被投资企业新增就业近万人,被投企业销售额及利润年均增速25%。到今年上半年,3家被投企业主板上市、4家企业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7家企业正在进行上市辅导。
“武汉有这么多的大学、科研机构、高校学生、校友,如果能利用资本把体制的创造力推向科技创造生产力,这是很牛的。”武汉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董事长沈晓健说。他所在的公司荣获了“2017中国政府引导基金TOP20”,以入围企业中最小的资金量实现了最有效的投资。放眼武汉来看,政府投资的引导基金投资前,在汉创业的企业拥有科技成果约400项;投资后,科技成果拥有量实现4倍多增长,达到1850项。
全市最大规模的引导基金管理公司东湖创投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哪里有生长的土壤,资本就朝哪里钻,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创立政府引导基金扶持当地产业发展,对投资人才、基金团队争夺激烈,“现在改革的效果虽然已经显现出来了,但后劲还要跟上,为武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本保障”。
市财政局透露,到今年底,市区财政力争实现注资150亿元充实引导基金,到明年年末注资达到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