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6日电 (记者陈劲松)记者从中国残联获悉,5年来,中国相关职能部门出台20多项政策和服务举措,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中国的无障碍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2012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了依法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政府的责任和社会义务。经过几年的建设,无障碍设施及公共服务取得不少进展。
——交通运输部在公共汽车、码头等建设设计标准中增加了无障碍要求,推进公路、水运设施无障碍建设改造和无障碍公交车辆配备,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无障碍信息服务。
——国家民航局修订实施《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立项制定《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评定标准》,在购票、乘机、空中服务、轮椅使用等方面,对残疾人航空运输服务作出了系统规定并推动落地见效,完善了我国民航现行法规政策。
——铁路主管部门在列车上设置残障人士专座,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预留专票,推进旅客列车无障碍改造,出台了允许盲人携带导盲犬乘坐火车规定。
——教育部、中国残联出台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为残疾人高考提供无障碍合理便利。2017年共有5626名残疾考生申请了高考合理便利。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了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金融服务,出台《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残疾人客户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国银行业电子渠道无障碍服务建设自律指引》,保障残疾人公平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对网络服务的需求,结合网络实际情况,组织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电信运营企业、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网络服务提供商等单位,积极推动《盲人互联网信息服务系统技术要求》《盲用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制定,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推进网站信息无障碍公益普及行动,为弱势群体及时获得政务信息和公共服务提供便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