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家的树?挂的果可真多。”“今年雨水足、年景好,结果自然多,加上晋城市人大工作队帮忙,今年肯定比去年能多挣下钱,就能摘了贫困帽了。”
8月2日,阳城县蟒河镇辉泉村58岁的崔赵云站在果实累累的山茱萸树下开心地与记者闲聊。他家地头有400棵茱萸树,去年产果4000多公斤,卖出去收入一万多元。
“你是贫困户?村里这么多山茱萸可是‘摇钱树’,怎么还有贫困户?”记者看着周围漫山遍野的山茱萸树不解地问。
“不光是我,我们村109户200来口人,还有40多家70多口都还贫困着。说起这树话就更长了。30多年前我们就开始移栽山茱萸,现在村里有2万多株呢。可是多少年了,树没人管,长大挂果了,茱萸熟了靠两只手采摘,一大部分摘不下就留树上了。摘下来的也卖不掉,路不通畅,货出不去、人不进来。守着‘摇钱树’,没有活财路呀。”
“我们人大帮扶工作队一进村就针对这些问题想对策,让‘摇钱树’活起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尽快脱贫。”闻讯赶来的村第一书记马丰接口说道。
从马丰的介绍中,实施山茱萸产业化,实现辉泉村民就地脱贫致富的帮扶路径,在记者脑海中渐渐明晰起来。
2015年底,晋城市人大3名帮扶工作队员进驻地处中条山区的辉泉村,36名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机关干部马丰还担任了村第一书记。工作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山茱萸产业化发展,实现就地脱贫的思路。去年10月换届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范丽霞4次进村调研督促指导,帮扶工作扎实开展,收效显著。
协调联系林业专家进村进行果树施肥、喷洒农药、果肉增质等技术指导,单株年产从十多公斤增长到近30公斤。争取农机部门支持,与采摘机厂家对接,捐助村里30台采摘机,采摘量提高了5倍,基本实现“颗粒归仓”。帮助村里实施了道路硬化拓宽工程,实现了自然庄之间道路全硬化。成立了合作社,解决山茱萸品质提升、附加值提高以及对外销售等难题。
“眼下,我们正在设计修一条3.5公里观景旅游公路,建成后,游客进村来,山茱萸就不愁卖了。还能发展农家乐,为村民带来效益。”马丰自信地说,“今年全村的贫困户全部脱贫。”
本报记者 李志军 本报通讯员 田飞 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