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
近日,朋友圈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群体中热传,其中占大头的出国游学花费,反映出众多家长的心声:“痛苦的是你花了钱,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毫无疑问,在今日之中国,出国已经不是新鲜事。说到底,这份不踏实牵涉的是孩子教育的困惑话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既想孩子成长,也想让孩子优秀,而这往往与比较相关。
那么,一个人是怎么成长的?这个问题是复杂的。因为人的成长不只包括身体的长高,也包括心智的健全,更包括知识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完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一个人是怎么优秀的?这个问题答起来倒比较容易。我觉得,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优秀可能是因为鹤立鸡群。鹤立在鸡群中,因为腿长,羽毛洁白而又气质高雅,所以它非常显眼。因此,一个人优秀与否,既与本人的能力素质紧密相关,同时也存在一个比较标准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差班里排第一,他(她)是优秀的,可到了好班里,可能就是老末。
然而,不论成长还是优秀,家风都是孩子成长最原始的土壤。土壤不同,则结果不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现在,我们很多父母似乎偏重于给孩子取经和加码,却忽视了自己素质的提升,忽视了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为了孩子上名校,他们抢购学区房;为了让孩子开眼界,他们咬着牙送孩子留学……所以他们自己累,孩子也累。家长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应先在有关方面作出示范,以良好家风相引导,并为他们提供成长所需的土壤和养分,这样才能让孩子“青出于蓝胜于蓝”。事实上,最好的学区房就是自家的书房,最好的见识就是父母对教育的认识。归结起来,就是明白什么是人、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三个问题。
人生是一条单行道,对于梦想要寤寐求之,让孩子努力是必须的。但是,也不能盲从地因为外界的压力逼着孩子产生加速度,忘了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内涵。听别人说贴门神能驱鬼,自己也贴,反而吓得自己睡不着觉,尽管不排除自己有心理安慰的功效,但经历这个惊吓的过程图的是什么?
今年三月,走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大陆第一人何江博士回乡探亲,他在就读过的宁乡一中和南田坪中学做励志演讲,分享了自己的逐梦之旅。而他的父母却是地道的农民。为什么新闻主人公何江会被人关注?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的博士?显然不是,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演讲内容透露了他的人格和才智魅力。演讲是厚积薄发的一个瞬间。而这一切的起点,正在于他的父母引导他从小就树立了“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的好理念。朴实的父母没有给他做不必要的加法。
好学上进,苦练内功,方可大成。遗憾的是,而今,很多人却总想找捷径问窍门,跟风走。其实,教育应该是父母送给孩子最想要的那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