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箴联,即用来教育、规劝官员做人、为官、廉洁自律的对联。一般置于衙门大堂之上,亦可悬于官员书斋之内,时时警示,处处自省。旧时的州县衙门大堂前,立有一块“戒石碑”,上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大字。
郑板桥乃“扬州八怪”中的杰出人物,虽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但直至50岁才当上山东范县(现属河南省)县令。郑板桥为官清廉,关心民瘼,用他的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一杯白水荒途进,惭愧村愚百姓心。
众所周知,郑板桥是“诗书画三绝”,其实他的对联也是一绝,著名的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等。调任山东潍县县令后,他亲笔撰写了三副官箴联。
黑漆衙门八字开,有钱没理莫进来。题于潍县衙门。封建社会,官场普遍黑暗,用百姓的话讲是“黑漆衙门八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郑板桥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用民间俚语直接入联,将下联改成“有钱没理莫进来”。郑板桥严明执法,公正断案,绝不袒护,室无贿赂,案无留牍,赢得百姓拥戴。
视民如伤,潍邑苍生皆我子;修己以敬,东林前辈是吾师。题于潍县大堂。此联特别对仗工整,且用典如神,大有讲究。“视民如伤”语出《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看待民众应像对待身上的伤痛一样,即要将百姓当成有伤病的人一样体贴照料,不可蛮横粗暴,须安抚怀柔,这样才能国家兴旺。下联“修己以敬”,出自《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子路问何为君子。孔子说:“提升自己的修养,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又问:“这样就够了吗?”答:“提高修养,使周围的人安乐。”子路再问:“这样就好了?”答:“提高修养,使所有的百姓都能快乐。这样坚持下去,尧舜那样贤能的君王还怕难以做到吗?”孔子谈论的是君子的标准问题,即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这是君子安身立命和管理政事的关键。“东林前辈”则指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等知名学者,他们的弟子杨时创建了著名的东林书院。郑板桥自幼饱读诗书,怀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腔热情,在他心中,只有博学、谦恭,不断地加强个人修养,如程颢、程颐等人一般,才能爱护百姓,为百姓做事。
官要虚心,总能发作厘奸,须识我得情勿喜;民宜安分,若到违条犯法,可怜汝无路求生。题于潍县二堂。
此联直接亮明观点,官要谦虚谨慎,不可狂妄自大,只要行动起来,总能整治邪恶;民宜安分守己,不能目无法纪,如果触犯律法,那就是走向深渊无路可逃。“得情勿喜”典出《论语·子张》:孟氏任命阳肤为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如果失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若能弄明白犯人们的具体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此联既对官家进行规劝,又严正警告民众不可越矩违法,而“得情勿喜”与“可怜汝”,实则饱含了爱护百姓的一片赤诚。
这三副颇具清廉之气的官箴联,真正体现了郑板桥一心为百姓着想的民生情怀,同时也是对为官者做人处事的严肃劝告。对仗工整,适当用典,既义正辞严,又非常接地气。
最为人熟知的,当然是郑板桥那首题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堪为官家座右铭。(朱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