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6岁离开乐清,她一直不知道自己具体是乐清哪个地方的人。生前,她一直想寻亲,这种念头对一个背井离乡的人来说尤其强烈。”昨日19时,远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华人Alvin G.通过微信,表示想借助乐清媒体“完成母亲一直以来没有完成的心愿”。
龚成邦母亲生前唯一的照片。
历历往事宛若眼前
Alvin G.中文名为龚成邦,今年52岁,是一名通讯工程师,定居温哥华十多年。
7月初,一次偶然的机会,龚成邦浏览到微信公众号“美篇旅行”发布的“‘担永嘉’的岁月!寻找乐清、永嘉人的记忆!在那乐清芙蓉镇和永嘉交界处的那段往事”。文章提到,上世纪70年代,很多芙蓉人挑着虾米、咸鱼等,穿越仅容行走和肩挑背负的石块砌就的民间通道(古道)到永嘉贩卖,返程时再带回永嘉的物产。在老一辈芙蓉人的眼里,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也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想起了我的母亲。”龚成邦说,他的母亲有着类似的“担宁海”的经历。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为了养家糊口,年轻的母亲往往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单薄的身子挑着几十公斤重的黄豆,步行六七个小时,翻山越岭到宁海县城,卖了黄豆赚取五六毛钱。又累又饿的母亲早餐只吃一块一分钱的“漾糕”,连一碗酱油汤也舍不得买,常常噎住,呛得满脸通红。
“看了你的‘担永嘉’,很感动。我母亲做过‘担宁海’的事,所以我感触非常深。相信你对乐清的地理文化有很深的了解,我想为我的母亲寻亲,希望会有线索。”龚成邦即刻联系上微信公众号“美篇旅行”的负责人余存理。
余存理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芙蓉人。去年开始,他经常用图文形式记录家乡的山水人文发布于“美篇旅行”。
了解龚成邦的情况后,余存理立即在其公众号上发布“华人寻根,请一起帮忙转发寻根吧”。“毕竟时隔多年,且有效信息不多,但再小的努力也是希望。”余存理说。
芙蓉微文唤醒乡情
龚成邦说,他的母亲名叫秦招弟(不排除姓陈、郑、程),出生于1935年9月25日,左手上臂下侧有一颗约1.1×2.2厘米大小的椭圆形大黑痣。
听母亲说过,其父亲是开船的秦老大,母亲是绣花衣匠。她在家中排行老大,至少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弟弟妹妹中有一人出生于1937年,有一人出生于1939年)。一家人住在一幢可能是沿街的楼房内,屋后有鹅卵石路,后面小山上有一片带刺的杉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