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放管服”向纵深推进】
光明日报记者 冯蕾
北京,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改委所在地。
这个集中了全国重要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重大能源项目审批权力的部委如何把“放管服”落到实处,受到各方关注。产业投资项目动辄数十亿元,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多在百亿元之上。怎样避免大项目、大资金背后的权力“寻租”行为?
审批流程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
走进国家发改委政务大厅,办事窗口整洁明亮。每一个审批环节都在电脑上以“读秒”状态显示审批时间,如果接近时限,就会被催办。“网上审批系统的背后,有一双眼睛在查看有没有违规。”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每一个审批环节都在网上体现,这双眼睛就是网上审批系统。
“门难进”“脸难看”,这曾是人们“跑部”办事的感受。如今,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在国家发改委政务大厅,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8号窗口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年度计划审批。“为大厅点赞。”这位工作人员说,政务大厅网上办理很高效,微信查询办理进展的服务非常实用。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大厅实现了“四个改变”:一是变“进不去门、找不到人”为“敞开大门、主动服务”;二是变“凭经验、凭熟人办事”为“凭指南、凭流程办事”;三是变“过程不可期”为“时限可知、进展可查”;四是变“四处打听、反复跑路”,为“公开透明、只跑一次”。
全程网上留痕让权力不再随心所欲
“审批结果全靠跑,大多数材料一交便石沉大海。”一位曾经“跑部”要项目的公司负责人如是形容。而如今,审批流程全程网上留痕,让权力不再随心所欲。
近日,四川省二十一世纪遥感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国家发改委政务大厅申报干线支线飞机、民用卫星制造、民用遥感卫星地面站建设项目核准事项。“流程一目了然。”这位工作人员感到,全程网上留痕,防止了权力“寻租”,保障了审批的透明高效。
继2015年国家发改委建立运行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之后,2016年7月开通网上政务服务大厅,2016年8月开通政务服务大厅微信服务号,政务服务延伸到掌上。然而,对于这个过程,身处其中的国家发改委各职能部门觉得并非一帆风顺。大厅筹备之初,一些人质疑,大厅能干什么,不就是个文件接收站吗?还有人提出客观理由,不愿将审批事项纳入大厅办理。
据了解,2013年、2014年,政府核准目录经历两次修订,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累计减少76%,发改委核准工作量连续两年“减少50%”。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大幅下放交通项目审批事项,不涉及国务院事权的交通项目核准事项全部予以取消和下放,实现了“零审批”。政务大厅是一扇窗,在这背后,一场涉及政府自身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推动“放管服”改革走向纵深》)
《光明日报》( 2017年07月09日01版)
原标题:读秒办公:保障审批“零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