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劲旅大漠机动。王 璐摄
南国深山,官兵枕戈待旦;莽莽草野,联演鏖战正酣;东海之滨,长剑昂首待发……入夏以来,火箭军某新型导弹旅组织跨区实战化演练,在大江南北多个演兵场摆兵布阵,锤炼全域作战硬功。
观摩演练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该新型导弹初露锋芒,演练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战略导弹家族新质战斗力形成。
几年前,该旅调整组建之初,面临装备未列装、基础设施简陋等现实困难,第一代“拓荒者”扎根南国深山,开展模拟操作训练,一门心思苦练新“剑法”。
“着眼一流搞谋划、瞄准一流抓落实。”作为一支新型作战力量,该旅党委在组建之初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跑好“第一棒”。旅党委一班人深入一线督训组训,解决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矛盾问题,把实战化体现在每个战位,具体到一人一事,落实到一车一装。
该旅发射二营二连连长曾澜回忆,军校毕业来到新单位,卷着铺盖就被送到厂家跟岗学习,学成归来立即被攻关组招纳,白天研究装备组装、设备调试,晚上会诊难题、推导流程、优化方案。
经过近一年合力攻关,他们终于成功研发出某新型导弹模拟训练器材,达到外形、流程和操作与实装基本一致,有效缩短了战斗力生成周期。
“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新贡献!”全旅官兵只争朝夕,勇挑重担,敢打攻坚战、敢啃硬骨头。该旅组建当年,像曾澜一样被派往科研院所、武器厂家、演训现场学习的官兵有200余人次。正是依靠这股钻劲拼劲,该旅培养出了一批既掌握武器装备原理,又能处置重大技术故障的骨干人才。他们编写教材规程200多册,绘制电路图100余张,积累了一批教学资料。这批“种子选手”,成为新型导弹腾飞的“新引擎”。
为了蹚出一条新质战斗力生成的路子,旅领导带领官兵围绕指挥新体制、部队新编制、值班新机制,梳理出30多个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瓶颈问题,制订了20多条加快实现战略能力跃升的措施,从难从严摔打部队,检验和提高官兵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身佩利剑,沙场扬威。那年初秋,经过层层打擂,该旅遴选出一批“金牌号手”,首次跨区机动千里执行实弹发射任务。远距离跨区机动,导调式部署转换,实战化火力突击……随着系列特情课目的轮番研练,该旅实现“当年组建、当年列装发射、当年形成实战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