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杨舒曼 段晓蕊):在今年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象征丝绸之路的“鎏金铜蚕”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安康这座生态之城。3000年前,这里就已经开启蚕桑种植的灿烂历史,3000年后,蚕桑种植成为秦巴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安康将聚力蚕桑产业生态发展,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擦亮“丝路之源”这张亮丽的名片。
鎏金铜蚕(陕西历史博物馆 供图)
丝路之源名至实归 金蚕之乡历史悠久
遥感维度千般变,寻茧抽丝尽观颜。玉带连珠蚕丝幔,飞舞摇曳引丝源。据史料记载,安康蚕桑生产已有3000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安康栽桑养蚕相沿成俗,绢帛织物早已出现。在汉水两岸的嫘祖蚕神庙、紫阳县出土的战戈上人们发现了附着丝织物残迹,尤其是在石泉县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枚“鎏金铜蚕”,直接印证了安康与“丝绸之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鎏金铜蚕”质地为铜,高5.6厘米、胸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蚕体饱满,全身首尾共计九个腹节,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制作精致,造型逼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984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子午镇谭家湾村农民谭福全在池河河床上淘金时发现。
“鎏金铜蚕”是西汉时期朝廷劝课农桑的最高奖励。据《石泉县志》记载,石泉县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因而有条件以鎏金蚕作纪念品或殉葬品。由此推断,“鎏金铜蚕”出现在安康石泉也就不足为奇。
鎏金铜蚕出土的地方——石泉县子午镇谭家湾村(姜卓君 摄)
此外,“鎏金铜蚕”的出土地谭家湾,位于历史上一条著名的要道——子午古道。子午古道开辟于新汉王莽时期,南起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北至西安市子午镇镇西的子午谷,途径子午关、秦岭梁、月河、池河镇等地。贯穿石泉南北的子午古道,是石泉丝绸运往长安并远销西域的商路命脉,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源头线之一。
如此一来,汉水流域的蚕丝、茶叶通过子午古道运往长安,转销大西北,出口中亚、西亚沿线国家,使安康走上世界经贸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