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丹这个远离喧嚣的丛林中,善男信女,载歌载舞,在面具之下放飞自我。
你很难想象,这个充满着民族寓言性的场景,竟然是导演从社交网络聊天得到的启发。
就是因为影片实验性的创举,这部名为《嘿玛嘿玛》的不丹电影荣斩获2016年多伦多影展“站台单元”特别关注奖。
”作为全世界最会拍电影的“喇嘛导演”,宗萨钦哲仁波切擅长在作品中直面全球化时代宗教与世俗的激烈碰撞,并提出具有思辨价值的哲学议题。
就如在1999年,他的“釜山电影节”成名作《高山上的世界杯》中体现了传统宗教佛教与现代世界杯之间的碰撞。
这一次,钦哲诺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网络聊天室”,而《嘿玛,嘿玛》竟选择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切入当代社会,那就是“面具”。
《嘿玛,嘿玛》的故事设定颇为神秘:
每隔十二年,被长老挑选出来的男男女女就要相会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丛林;他们戴上面具,隐藏性别,放下世俗身份,进行为期两周的奇异戒律生活,仿佛暂时死去。
有趣的事,在面具的掩盖下,不少人的本性和欲望就展现了出来,而其中的男主角就是其中一个。
他爱上了头戴“红色怒火”面具的神秘女子,并在多次挑逗和勾引之下,男女本约好当夜贪欢,不料另一对夫妻为寻找新鲜和刺激,竟私自改换了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