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通过实现水稻、食用菌、蔬菜套种,大幅提高了亩产产值。新华网赵紫东 摄
加入龙头企业的家庭农场可年收入10万元。新华网赵紫东 摄
2013年,上发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在狮子村、石狮子村流转土地105亩,建设标准化出菇房20个。涉及土地流转的村民共同持股150万元,每年分红7.5万元。新华网赵紫东 摄
新华网重庆7月1日电(记者 高畅 赵紫东) 一株株小小的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发展成亿元产业。6月30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访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生态发展之路”网络主题活动来到重庆永川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食用菌种植基地,探访永川区在循环农业上的新途径。
在永川五间镇绿益苑食用菌种植股份合作社种植大棚,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
“这块地,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水稻和食用菌的套种田地。” 合作社副理事长沈勇介绍,以前大棚种植蔬菜后,土地病虫害严重,经过多年探索,发现用根系发达的水稻来改良净化大棚土壤非常有效,于是就研究出这样的循环农业的路子。
沈勇介绍,水稻收割之后,可以用粉碎后的稻草来种食用菌。有了这样优质的原材料,食用菌的产量得到大幅提高。
食用菌采摘完成后,土地还可以套种蔬菜,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生产链,大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还增加了土地的产出,一亩地每年收入超过万元,比之前提高一倍多。
在何埂镇石狮子村,当地通过股权化改革,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用多种方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
以前纯种粮食,当地每户人家全年收入两万多元。2013年,上发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在狮子村、石狮子村流转土地105亩,投资76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建设标准化出菇房20个。涉及土地流转的村民共同持股150万元,按5%的标准进行分红,每年分红7.5万元。
该公司负责人曹继岗介绍,公司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经营机制,采用家庭农场分散管理。通过企业带动一个家庭农场,种植5万袋秀珍菇,每年实现收入10万元。村民还可以在公司打工,每月工资3000元。如此多项收入相加,让当地流转土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永川区农委副主任张超介绍,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10万亩,核心区3万亩,主导产业为食用菌、瓜菜、特色水产,目前规划年产食用菌袋栽2亿袋,已引进食用菌生产企业15家,年产食用菌5万袋,产值达5.2亿元,已成为重庆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占重庆销售市场的六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