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在埃诺省、沙勒罗瓦市相关领导及劳动大学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劳动大学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史靖洪):“七一”前夕,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全体党员、驻比中资企业党员及留学生代表70余人前往位于埃诺省沙勒罗瓦市的劳动大学,探访开国元勋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足迹。中国外交史专家、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现场讲授了题为《勤工俭学 复兴中华》的党课,引起在场听众的思考与共鸣。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校
6月26日,在埃诺省、沙勒罗瓦市相关领导及劳动大学负责人的陪同下,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带领使馆全体党员、驻比中资企业党员及留学生代表一同参观了劳动大学。
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创立于1903年。主校区内,几幢红砖大楼外表的斑驳痕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劳动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维利•普塞尔介绍说,学校的主楼建于1911年,聂荣臻、刘伯坚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在此上课。
当记者走进主楼时,惊奇地发现第一层居然是一个宽敞的车间。据普塞尔介绍,车间里摆放着所有专业需要的各类机器,甚至还有飞机的模型。里面还陈列着上世纪20年代的各类发动机,供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发展变化。他还说,车间里原来还有一个小型发电厂,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发电的原理,产生的电力还可供教学楼使用。
主楼大厅里有一座特别的铸铁雕像,塑造的是一位冶金工人的形象。他的头微微右偏,身着工装,头戴护目镜,手持铁钳,身体强壮,神情刚毅。这样的雕像在上世纪初实属罕见,充分反映了劳动大学的与众不同之处。沙勒罗瓦是著名的煤炭产地。20世纪初,这里的冶金业、玻璃制造和电力工业已经相当发达,被称为三大支柱产业。劳动大学当时就设有铸铁工艺专业,教授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铸铁工人或工程师。主楼大厅的大型铸铁吊灯及走廊的铸铁壁灯都反映了沙勒罗瓦高超的铸造工艺。
说到劳动大学,就不得不提该校的创始人、学校董事会董事长保罗•帕斯图尔(1866-1938年)。他是比利时工人党(后改为比利时社会党)成员,也是埃诺省议员。帕斯图尔的办公室如今已成为该校的一方“圣地”,只对非常重要的客人开放。记者在参观这间办公室时发现,茶几上摆放着两盏矿灯。原来,帕斯图尔的父亲是一名煤矿工程师,对工人的生活非常了解。在19世纪末期,比利时工人的生活非常艰苦,有很多童工在煤矿工作。受父亲的影响,帕斯图尔对工人怀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心。他认为,如果工人没有知识、没有技术,是无法改变处境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帕斯图尔和朋友们合作创办了一所这样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