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可恨之刃捅向可怜之胸,
破碎流血的是两个家庭。
◆◆◆
据南国早报报道,6月19日,广西钦州灵山县中学一名年仅16岁的李姓高一男生正在午休时,被同宿舍一黄姓同学用水果小刀刺中脖子,鲜血直流,从上铺跌落而下。
因失血过多,这名被父亲形容为“很听话,很努力,是尖子生”的孩子,因抢救无效身亡,生命永远定格在16岁,再也没有机会迈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
令舆论哗然的是,这起故意杀人案背后的原因,竟然也是琐碎到在常人看来不是事儿的事儿——事情的起因,竟然是受害者不让嫌疑人在宿舍乱晒内裤。
经灵山县中学和警方证实,嫌疑人黄某已经落网。但这起校园故意杀人案的恶劣影响和悲怆氛围,经网络传播后仍在持续发酵。
愤慨痛惜者有之,呼吁严惩者有之,袒露共鸣者有之,跟风起哄者有之。
看完这则新闻,更多的良善之人忍不住发问:一有矛盾就抡拳,一言不合就杀人,一旦出手就要命,我们的孩子,你、们、到、底、怎、么、了?
◆◆◆
悲剧让人落泪,悲剧催人深省,悲剧更让人看见伤与痛、罪与罚、救与赎。
回首过往那些喋血校园的黑色日历,每一页都沾满了少年的鲜血、痛苦与挣扎,每一场都是让社会、学校和家庭集体反思的教育课。
且不谈13年前,三天连杀四人后逃逸的“马加爵事件”,仅仅最近三四年,一起起令人瞠目结舌、痛心疾首的校园惨案,无不染红校园净土,刺痛我们眼睛——
2013年3月的最后一天,复旦大学枫林小区,研究生黄洋因为琐事和室友林森浩发生矛盾,被林注入饮水机槽的剧毒化学用品二甲基亚硝胺毒倒,抢救16天后最终撒手人寰。
就在黄洋去世的当天晚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在宿舍玩电脑游戏的袁某,因未能给忘带宿舍钥匙的蒋某开门,两人发生口角和冲突。
恼怒之下,袁某拿起书架上的一把水果刀,狠狠捅向蒋某,致使对方抢救无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