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雯婷、尚禹):5月15日是国际世界家庭日。联合国把今年国际家庭日的宣传主题确定为:家庭、教育和福祉。昨天,我们的记者也走上街头,采访了中国老百姓对于家庭幸福的不同理解。
家,是每个人的归宿,也是社会安定的基石。在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环球资讯记者走上街头,在采访中,无论男女老少,即便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对家庭幸福的却都有着相似的定义,“昨天母亲节,儿媳妇给我送了一束花,给我发了一个红包,八块八毛八,告诉我是“发发发”;儿子给我发一个,六块六毛六,说“六六大顺”。后来孙女儿给我发一个“521”,我说什么叫“521”啊?她说奶奶我爱你,就这样。你说不算是幸福吗!”
““家庭幸福”就是爸妈身体都好,兄弟姐妹都可以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事业,孩子们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那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样子。”
“把更多的时光和家人面对面。所谓幸福就是能有更有效的时间和最亲近的家人,更融洽的相处,生活意义就更大一些。”
根据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的结果,中国家庭数量达4.3亿户,居世界之首。而最新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则指出,中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平均规模为不足3人。家庭传统功能弱化,社会支持不足,近九成家庭有不同程度的照料需求,其中近四成家庭有双重照料需求,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照料现实。这样的现实让中国家庭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负重前行。34岁的贾先生家中有两个不到5岁的孩子,自从第一个孩子出生,贾先生和妻子的父母就轮流从外地来到他们北京的家照顾孩子,好让夫妻俩安心工作。贾先生介绍,由于孩子需要照料,家庭人手不足,这样的安排也是无奈之举,“大多数在北京无论是北漂还是扎下根的年轻人,尤其是当他们成家有了孩子之后,父母就成为了老北漂,来帮忙照顾孩子,他们既有隔代天伦之乐的幸福感,同时又有在这边没有同龄人好朋友们所带来的孤独感,所以在这个时候,作为子女更应该关心体会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状态。”
在中国,由于年轻一辈很早离开家乡,扎根更发达的城市,像贾先生一家这样隔代育儿的“候鸟式”祖父母并不少见。而对于一些同样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的农民工们来说,他们的家庭远没有这么幸运,年幼的孩子们被留在农村,和祖父母们一起生活,成为了“留守儿童”。而由于子女远行不能常回家看看,空巢老人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