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当下的影视剧创作,你是怎么看待的?
一些人会说,“烂剧”太多,内容无聊,实在“辣眼睛”;也会有人反驳,那是你没看到好的,《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火成那般,良心剧在回归。
客观讲,当下的影视剧创作确实是光明与黯淡同在。不能否认开年以来很多我们久违的佳作在荧屏出现,广泛的“自来水”在网络上形成好口碑的能量场,让我们感到振奋。
但当下影视剧创作的乱象,我们也不能回避——
剧本抄袭、数据造假成行业污点 整顿规范时不我待
新京报4月21日报道,在日前第三届中国电影编剧研讨会上,编剧宋方金直指当下影视创作抄袭问题和点击量造假等问题,行业乱象再次摆到桌面。抛开具体数字是否精准不说,其所提的问题却是一个早有耳闻的“老问题”。如今再次被曝光依旧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说明这些问题已然成为污染影视创作氛围、干扰影视市场健康发展的污染源和拦路虎。
回看近些年火热的“IP”剧,很多都存在抄袭争议。这本身暴露的其实是原作者或编剧本身的职业道德的缺失和原创力的匮乏。资本方的大量涌入炒热“IP”概念,创作队伍跟不上资本引入的步伐,于是抄袭成为快捷省力的方法。加上产权保护的力度不够,维权申诉的成本过高,这无形中也为抄袭提供了助长气焰的温床。
另一方面,数据造假也是一个长久的行业“潜规则”。今年两会期间曹可凡、张国立[微博]等代表委员都表达过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诸多行业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而这种造假本质上是对影视行业合理的市场秩序的践踏破坏,也是对观众的误导干扰。好看的数据让制作方满意、投资方高兴,但这种粉饰太平的虚假繁荣带来的只是更加功利化的制作方向,进而加重浮躁虚假的行业气息。
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立体工程。主管单位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强化落实对剽窃行为的惩处措施,降低维权成本,给原创作者一个更便捷的申诉渠道;各大制作机构、内容平台也要加大对原创作品的甄别力度和保护力度,明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对于数据造假等行为,不仅要提升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对恶意操纵数据造成的市场伤害进行介入调查,同时要努力构建更科学完善的统计方式,打破现有的垄断机制,降低数据造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