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78版《西游记》的激烈排斥,到接受并喜欢《七龙珠》,是国人心态逐渐走向开放的缩影。
图注:杨洁与86版《西游记》主要演员
2017年4月15日,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这部电视剧的拍摄过程,又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25集拍了整整6年,被很多媒体赞为精益求精之作。
不过呢,《西游记》从最初获准拍摄、资金充裕,到后来经费紧张、匆匆收尾,其间尚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未解谜团。
日本版《西游记》引国人不满,央视开拍中国版《西游记》
早在1978年,日本电视台就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现在的广电总局)合作,将《西游记》搬上了电视荧幕。78版《西游记》和原著相比,进行了较大改编,如饰演唐僧的是女演员夏目雅子,沙和尚的形象被打造为日本妖怪河童等。因此,该剧被中央电视台引进后,仅仅播出了3集,就收到数百封观众来信,表示这部电视剧“糟蹋了我们的名著”。随后,中央电视台禁播了用外汇购得的78版《西游记》。
在78版《西游记》停播的同时,另一部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在中国掀起了收视狂潮。据当时一些媒体形容,每逢该剧播出,人们俱都急急赶回家中收看,颇有万人空巷之势。胡耀邦从简报上获知此事后,认为这“虽然只是一种现象,但现象后面存在的文化饥渴问题已不容忽视”“我们有那么丰富的文化遗产,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为什么不能拍?”①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洪民生也在看了两集78版《西游记》后也认为,“怪里怪气,穿着超短裙,太离谱了,面目全非”,希望利用特技,“把孙悟空钻进如来佛肚子里拍出来”,制作中国的《西游记》电视剧。②
据杨洁的回忆:洪民生当时找到此前一直导演戏曲的她,说道:“杨洁,要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杨一怔之后回答:“有钱就敢,为什么不敢!”洪当即决定:“好!局党委决定,由杨洁来拍《西游记》!”③做准备工作时,“(我)看了一点日本和台湾拍的《西游记》片断,他们的特技使我惊奇,但内容实在不堪!太离谱、太荒唐!王枫台长要我:‘你只要拍得比他们好点,我就满意了!’我回答他:‘你的要求太低了!’”投拍之初,如洪民生所言,“拍摄《西游记》的愿望得到台内上下的广泛支持”,一次就批给《西游记》剧组经费300万元,同时专门从美国订购了一台ADO特效设备。
除胡耀邦外,《西游记》的拍摄,还受到了其他中央高层的关注。1982年4月,胡乔木在有关军事文学创作的会上说,“我们的英雄人物比姿三四郎这样的多得多,高大很多……我们为什么不能写出自己的比《姿三四郎》更好的电视系列片……人民要求诸葛亮、孙悟空这样的人物……生活中并不存在孙悟空,但是人民还是需要创造出《西游记》中的这个形象”。④1983年4月,邓力群在全国广播电视会议上说,“文艺界有位同志提了个意见,希望对中国国宝性的人物和大著作,不要搞得太轻率。搞得太轻率,会损害我们这些国宝的形象和名誉。日本人拍我们的《西游记》,我看了一集……但是他们那个《西游记》,和原作相距太远了。我们拍《西游记》,就要拍好。”⑤(当时,杨洁已经开拍《西游记》)
由此可见,《西游记》在拍摄初期,受到了官方很高的重视。这也是该剧从筛选演员到实地拍摄,都相当顺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注:日本78年版《西游记》人物形象
央视的态度由热转冷,其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有了台里的高度支持,从1982年-1985年,杨洁精益求精,一共只拍了15集《西游记》。1986年春节,央视一次性集中播完了前11集(这是第一次连续播放,故该电视剧后来被称为86版《西游记》)。随后,据杨洁回忆,台里的支持很突然地消失了:台里通知她:“没有钱了!你们用完了三百万,台里不给钱了!”杨洁问:“这算什么?《西游记》只拍一半?”她得到的回答是:“台里说预算没有了!没钱,你们拿什么拍?”“没有办法,是台里集体决定的”《西游记》面临被腰斩的命运。
何以如此?杨洁的解释是自己得罪了台长王枫。她在回忆录中说:“大概是因为我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不论怎样,也不能拿这样重要的名著来开刀,何况它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说是“预算用光了”,当初并没有预算啊。”⑥要想继续拍下去,杨洁只能自己去拉投资,最后从铁道部十一工程局借到300万元,又拍了10集。
按杨洁回忆录里的说法,她之所以得罪王枫,是在1986年春节期间。当时,杨洁想在电视上连续播放11集《西游记》,这需要台长王枫批准使用ADO特效设备,把剩下的特效工作一起完成。杨去找王要设备,王则责备杨:“我叫你们搞好了再播,你们为什么这么着急?”杨、王为此吵了一架。杨认为,“这莫名其妙的一场争吵,肯定把王枫气得够呛,给我自己种下了一个祸根。”
但并没有材料能够证实,王枫因和杨洁的这次吵架,而对《西游记》怀有很大偏见,以至有意阻挠其拍摄。据杨洁回忆:杨、王吵架后,王枫让杨洁打一个申请ADO特效设备的报告,杨洁赌气不肯打报告,王枫仍派了技术部的人员来协助杨洁,许可其使用一个月的ADO设备。1988年春晚,缺一场压轴戏,也是王枫和洪民生、邓在军一起到天津,请了《西游记》剧组来做压轴。整部25集版《西游记》,亦是在王枫担任台长期间(1982-1988)拍摄完成。⑦
虽不知原因为何,惟中央电视台对《西游记》这部备受欢迎的电视剧,自1986年突然转入冷淡态度,是确实无疑的。
这种由热变冷,亦不仅仅限于中央电视台。1987年12月,全部25集《西游记》即将播出前,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艾知生亲自审片,但新闻发布会只通知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国外版和《广播电视报》,且只让发通稿。这种“冷落的安排”让杨洁非常不平。
在回忆录中,杨洁如此回忆此次审片所遭的冷遇:
“12月底的一天,部长艾知生和副台长阮若琳两位领导审看了《西游记))。部长亲自审查,规格够高的!但现场只通知了三家报社:新华社、《人民日报》的国外版和我们内部的《广播电视报》。每家一人。
“我对这样冷落的安排不太理解:为什么只请三家报纸?如果说以前是为了怕过火吹嘘,可是《西游记》已经通过了群众的验证。它的全部播出,是观众期待已久的,为什么还要这样低调?难道《西游记》即将在春节播出,是件见不得人的事情?
“就连几位记者也讶异,怎么这个记者招待会人数这样少?
“电视剧放完了,几位记者兴奋地急于发稿宣传:‘艾部长,我们马上去发宣传稿。’
“但是艾部长制止了: ‘不要发宣传稿!只发通稿,报道春节要播全部《西游记》就行了!’
“记者们奇怪地问: ’为什么?只发通稿?‘
“艾部长冷静地说: ‘没有必要嘛!马上就播了嘛!’
“记者们辩解: ‘我们认为这部电视剧很好!值得宣传!’
“艾部长摇着头:‘不要说!让观众自己去判断。他们说好,才是好!’
“记者们追问: ‘难道我们发表点看法都不行吗?’
“艾部长有些不耐烦了: ‘不行!不要发表!一篇通稿就够了!不要再说了!’
“一位记者有些不高兴,她追问: ‘艾部长,你认为好不好昵?’
“艾部长以不变应万变: ‘我没有什么看法,群众说了算。观众说好才是好,我们这些人就别讲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样谨慎,连个‘好’‘坏’都不敢表态了?
“部长不愿表态,也不许记者宣传。就在只有一篇通稿的报道下,《西游记》在1988年的春节播出了。”
杨洁的上述回忆,在细节上或有可商榷之处,但25集《西游记》遭受冷遇——只发通稿,不许造势宣传、不许发表评价——确属事实。杨洁为此内心非常不平:
“那个时代,虽然不像今天这样狂热地造势。一个剧还没有开拍就大肆夸耀达到什么效果……但同时期的几个大型节目播出前,也召开了记者招待会、组织了报纸宣传、发布各种消息、播出后组织研讨会等,搞得挺热闹呀,对我们却如何冷清,为什么?”
从热烈支持到迭遭冷遇,86版《西游记》的这种命运变化的密码,究竟何在?尚需多更多的档案材料才能解释。
题外话:中日韩《西游记》改编史
中国:虽自称侧重维持原著旧有格局,但改编幅度并不算小
在杨洁之前,中国大陆对《西游记》最著名的改编是动画片《大闹天宫》(拍摄于1961—1964年)。这部动画片和原著相比有很大改动,如小说情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大闹天宫》的导演万赖鸣“决定大改,将这部分全部删去,这样影片高潮部分就不是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的悲壮结局了,而是孙悟空踢翻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拿起金箍棒,打上凌霄宝殿,使玉帝几乎坐不成宝座,将孙悟空塑造为一个战无不胜的大英雄”,以适应时代特点。⑧“文革”爆发后,《大闹天宫》被打成“毒草片”,遭到禁映,据说是因为动画片中的玉皇大帝脸上长了一颗痣,有政治影射的嫌疑。
至于86版《西游记》对原著的改编程度,杨洁和编剧戴英录、邹忆青将其概括为“忠于原著,慎于翻新”。其实,这部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幅度并不小。仅看师徒四人,杨洁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原著中过多地渲染了他的软弱,是非不分、人妖不辨。改编时,突出了他‘不得真经,誓不回还’的坚定信念,以及善良、宽厚、富于同情心的特点”“对于猪八戒这个人物,突出他的憨厚、心肠好、吃苦耐劳,对于原著中写他的动摇性和好色,改编时并不过多渲染”,原著中猪八戒抢占高小姐的情节,即改为义救高小姐。这种对原著人物性格、形象的改动,较诸一般情节上的改编,孰轻孰重,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另外,电视剧将中心思想表现为“不畏权势的抗争精神和不避艰险的进取精神”,和原著差距也很大。⑨
日、韩:情节改编大胆,“脑洞”极大,深受中国读者欢迎
相比之下,日、韩对《西游记》的改编更大胆,颇具新意。如日本1994年的电视剧《新西游记》中,唐僧因天竺之行失败而沉迷麻药,最后领悟到真正宝贵的不是真经,而是和同伴间的友谊。猪八戒、沙和尚都是罗刹女的部下,猪八戒被唐僧救命后,为报恩决定参加天竺之行;沙和尚是为金钱前往天竺,精通天文、地理、历史、经济等等,旅行中被唐僧的高贵人格所感动。另外,这部《新西游记》中,妖怪们都是组团出现,而非单打独斗。
图注: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玉帝
日本动画片对《西游记》的改编尤其多,在中国最著名的是《七龙珠》。鸟山明为主人公取名为“孙悟空”,也驾着“筋斗云”,但故事情节完全不被原著所束缚,上世纪90年代曾在中国风靡一时。又如《魔界西游记》将西方的幻想元素和中国文化结合,写被关押500年的孙悟空醒来后,对魔都长安的女义贼研娘一见钟情,成为她的助手。⑩
韩国动画片《幻想西游记》在原著基础上,使故事更加搞笑,曾有高达42.8%的收视率。《幻想西游记》在中国也广受好评,超出预期。1990年,该动画片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可惜的是,和日本的78版《西游记》相似,该动画片在第36集时也被突然停播。现在由这部动画片改编的游戏,依旧颇为流行。
图注:日本94年版《西游记》海报
注释
①马继红:《敢问路在何方——记电视连续剧导演杨洁》,《战火中的夏娃》,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39页;②洪民生:《我和电视的记忆拾片》,《世纪心语:中国老广播电视工作者感悟录》,赵水福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第397、398页;③⑥杨洁:《敢问路在何方》,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④胡乔木:《谈军事题材文学的创作》(1982年4月27日),《胡乔木谈文学艺术》,《胡乔木传》编写组编,人民出版2015年,第209页;⑤邓力群:《中央和地方各级都要重视广播电视事业》(1983年4月9日),《方向与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文件和典型材料选编》,广播电视部政策研究室,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4年,第32页;⑦洪民生:《为了忘却的记忆》,《电视文艺论集》,沈纪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页;⑧祁晓萍:《香花毒草 红色年代的电影命运》,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第188、189页;⑨周金华:《忠于原著 慎于翻新——访《西游记》导演杨洁》,《鲜花、爱情、眼泪:影视明星的生活道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第261—262页;⑩(韩)宋贞和:《与东亚大众文化:以中国、韩国、日本为中心》,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121、129—131、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