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看到病人康复 就会很幸福 医生都有一种“傻傻的幸福”

中国网 2018-03-16 08:41:08
A+ A-

每天早上六点半在一片漆黑中出门,夜晚归家时也往往披星戴月,这样的生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普外科主任徐青已经持续了近十年,在这里他让一个科室从青涩走向成熟,让病人从怀疑走向信任。少年时代的理想让徐青确实成了令人期许的医生和教授,也推动了医院学科的建设,但他说这一切都比不上病人康复的笑容,“手术做得漂亮、病人恢复健康,有时候整天的情绪都会被调动起来,可能医生就是有这么一种傻傻的幸福。”

看到病人康复 就会很幸福 医生都有一种“傻傻的幸福”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普外科主任徐青 中康博爱医院/供图

与病人沟通就是治疗一部分

“我一定听医生的话,这里有您在,我就放心了。”三月初,刚过花甲的吴女士来到中康北京博爱医院普通外科的病房,由于事关肝部手术,说话间吴女士因为紧张还握住了医生的手。而在她身侧的徐青则一边也轻握住病人,一边继续轻声分析着病情。徐青头发花白,但样貌上却还显得年轻,他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教授,也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会专家。徐青说话温文儒雅,声音不大只能让周边的几个人听清,却能给予人力量,让人安心。

“与病人的沟通就是治疗的一部分,让病患给予医生更多信任。”但为了得到病人信任,徐青付出了近十年努力。2008年,徐青来到中康博爱医院,此前他在江苏医院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在博爱作为科室主任,徐青除了治病救人,也负责医院学科的建设。

随后,徐青带着三位医生花两年对500例做了对脊椎损伤和长期卧床病人肛门直肠疾病的调查;为了做教学科研,2012年重新在首都医科大学认定了教授资格,2013年这里的普外科室成为了研究生教学点。

医生都有一种“傻傻的幸福”

徐青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江苏泰兴,在他的印象中,老家所有人都恭恭敬敬称一声“先生”的只有医生和老师。成为一名医生,是徐青少年的愿望。“当时只是尊重、向往这个职业,其实没有深刻的认识”,而在参加工作的三十多年里,徐青也完成了从“向往这个职业在别人眼中的价值”,到“不论别人如何看待,职业都能实现自己价值”的转变。

从业时间越长,徐青愈发能够将心比心。“病人的病痛,医生要知道。只有你明白病人的痛苦,在每个阶段才能有的放矢。”在徐青看来,病人与医生有着“之一与唯一”的关系:一台手术只是医生职业生涯中的几千分之一,对患者来说,医生却是他生命希望的全部。“我们会想方设法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所以你当医生就会知道,当一个病人恢复了,获得新生的时候,医生感觉有多好。”

这样的幸福感和带领医院学科逐渐成熟的成就感哪个更令人满足呢?“当然是前者。”徐青未做思考边开口道,“身为医生都有一种傻傻的幸福,有时候就算持续八九个小时的手术,就算连夜作战不吃不喝,但真的只要患者好,手术成功,我和团队可能一整天的情绪都会随之高昂起来。”

家庭和团队是幸福的后盾

如今,徐青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从家出门,这一天中查房、门诊、手术、会诊、教学,参与年轻医师和研究生的教育,进行科室管理等,工作排得满满当当,而与之一起工作的,也是跟随徐青近十年的团队,十年来磨炼出的和谐默契,每一个病例中给予的信任和奉献,都令徐青感到欣喜和满足,“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苦在一起,累在一处,这份工作给予我的幸福感其实有不小的部分也来源于他们。”

而也正如徐青所说,他给予家人的陪伴确实有限。与温文尔雅外表下相符的是徐青的浪漫主义情怀,他坦言十年前来京工作,很大原因是因为妻子在北京。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妻子是妇产科的医生,由于同为医生的忙碌,徐青已经不记得有多长时间没和家人们一起逛街购物了,反倒是家中老人的付出,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但奋斗总是需要付出的,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有时让我愧疚,但正是由于这种理解更加激励我去奋斗,这种感觉我不知道是不是幸福,但我心怀感恩乐此不疲。”

北京晨报现场新闻记者 田杰雄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