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复
27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批复指出,北京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
规划明确北京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前瞻性谋划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适应重大国事活动常态化,健全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长效机制。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靠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及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引领经济发展,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建设,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
批复显示,北京要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提升首都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腾出空间。突出把握首都发展、减量集约、创新驱动、改善民生的要求,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条件,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布局,要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坚决拆除违法建设,加强对疏解腾退空间利用的引导,注重腾笼换鸟、留白增绿。要加强城乡统筹,在市域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构建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成为北京发展的红线。实施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减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事实上,近日北京工业大学发布的《社会建设蓝皮书:2017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预计,2017年,北京市有可能首次出现人口转折点,人口增长势头将彻底扭转。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逐年递减。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在人口调控上的效果逐渐显现。
北京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以内
业内人士表示,北京要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着力治理“大城市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其中,土地方面,压缩生产空间规模,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形成城乡职住用地合理比例,促进职住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同时,对于“大城市病”,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鼓励绿色出行。加强需求端管理,加大住宅供地力度,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国际一流、城乡一体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此外,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