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在救我,你怎么叫警察来抓我!”看到丈夫和警察破门而入,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的陈某不断抱怨丈夫怎么可以“出卖”自己。不相信眼前的真警察,却对电话那头的诈骗团伙深信不疑。诈骗团伙是怎么做到的?
陈某之所以任骗子“摆布”是源于恐惧。“第一个电话声称是通信管理局的,说有人用我的手机号在天津诈骗,公安部门要求停机,随后给了我一个公安局的电话让我核实真实性。我打过去,发现电话确实是真的。跟通信管理局打电话询问怎么处理,对方称将电话转给公安局。”而就在电话那头,公安局“民警”态度不错,又能够准确说出陈某的基本信息,加上时不时传来对讲机的声音,更让陈某觉得“真实”。
骗子声称陈某如果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得先接收个传真文件。“他们说文件属于办案机密,叫我不要让别人看到。”从打印店出来,陈某慢慢展开文件,“通缉令”几个字映入眼帘。“我只看到通缉令和我的头像就没敢再继续往下看,加上对方没有提汇款的事,我一直就没怀疑过是诈骗。”
即便真警察找上门,骗子还给陈某发短信,让她没人时跟他联系。“从反诈骗中心回来后,还接到了那群骗子的两个电话。”实际上,就在陈某来到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时,陈某仍然对面前的警察表示怀疑。
陈某的受骗经历,让人不得不惊讶于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之深。
据昆明市刑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杨碧泉介绍,网络诈骗源自境外,后来传播到沿海地区,近年来又有向中西部传播的趋势。“诈骗脚本据说是专门请心理学专家编写的,什么情况下说什么都有套路。六七个剧本,怎么隔绝警察、家人都有相关考虑。”由于诈骗者远程操控,想要查案抓人十分困难。
目前骗子诈骗花样不断翻新,但总体而言,一种是像陈某这样利用被害人的恐惧,以证明清白为由引导被害人配合转账;一种是利用被害人对政府部门或熟人的信任,通过盗取微信或QQ账号指示付款;还有一种便是利用被害人的贪婪,以中奖、采购等名义让被害人垫款。
“网络诈骗,源头在个人信息泄露。当对方精准说出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往往更容易相信对方是政府相关部门或者熟人。随着买卖个人信息入刑,将有助于个人信息保护。”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副主任张敏表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还得从个人信息保护的源头抓起。
之所以能够迅速查到陈某可能被诈骗,源自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联动机制。“通信管理局会对群众举报的诈骗电话进行标识,同时对与标识过的电话长时间通话的用户发送短信或者电话提醒。” 张敏说,随着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力度增大,从云南省数据来说,不管是立案数还是损失数都已经出现明显下降。
“我们一方面通过发送防范短信、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普遍劝阻,同时对可能正在被骗的群众进行重点劝阻。”张敏说,实际上,目前每家银行柜台都对可能被骗群众进行劝阻。也正因为如此,不少诈骗团伙采取通过ATM或网上转账的方式。
“打击存在不少实际困难,还是需要群众注意防范。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公安不会在电话中做笔录,也不会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让群众转账汇款。如果接到类似的电话,可以拨打110进行举报,也可以拨打96110或找一位民警当面进行咨询,相关部门会尽最大努力避免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保障财产安全。”杨碧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