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9岁的次旦扎西来到西藏墨脱县创业。2015年,他从浙江引进铁皮石斛苗到墨脱尝试种植。2016年6月份,他注册成立了公司,并聘请了技术人员,扩大药材种植规模,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开发种植,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图为次旦扎西(左)在墨脱镇朗杰岗村林地和村民一起栽培药材金线莲。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摄
日前,农业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发行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凝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共同推进精准脱贫。根据计划,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脱贫
起伏的丘陵上,一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两旁一片片绿油油的中药材长势喜人。何首乌、薏苡仁、太子参、前胡、钩藤、决明子等药材种植地上,矗立着醒目的指示牌,上面清楚地标注着药材的来源和功效。“这是符合国内GAP及国外GACP规范的中药材示范基地。”昌昊金煌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定翔说,昌昊金煌公司在贵州省丹寨县兴仁镇建立了中药材育苗中心和示范种植基地,采用“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的“三带”模式,发展了大批合作社带动药农种植药材。
像昌昊金煌公司这样,以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在贵州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近年来,随着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中药材需求量大增,一些中药材种植地区乘势引导广大农户结合市场需求种植中药材,取得了明显成效。
挖掘大山里的“金疙瘩”
中药材种植近年来已在不少贫困地区大面积推开,成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中药材产业扶贫还为药材产区的区域化集约打下了基础
近日,1500多名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贵州凯里,参加“中药源头在行动——2017年中药材种植企业与中药生产企业、林下产业发展暨致力脱贫攻坚·凯里市苗侗医药发展座谈会”,共同聚焦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话题。
“贫困地区大多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产品多为原生态农业产品,而中药材药效质量最佳的生产环境就是原始农业环境。”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毕文钢在座谈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