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语文、历史、德育三科教材统编统用、3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这是一项涉及义务教育阶段1.4亿在校学生的“大工程”。新教材什么样?今后学生怎么学?以后考试怎么考?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一一解答。
增加革命传统文化内容:
8年抗战改为14年
统编三科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注重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革命传统教育。以最受关注的语文教育为例,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语文教材中共选古诗文132篇,占全部课文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初中古诗文选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此外,课本还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开国大典》等,小学约40篇,初中30多篇。
此前《建军大业》上映时,有年轻观众分不清叶挺、叶剑英,不知道朱德有没有牺牲在三河坝战役,显示出对新中国历史教育的缺失。新版《历史》教材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到最终胜利的14年史实,并将“8年抗战”明确改为“14年抗战”。
“以前教材可能只罗列几次大型战役,现在的教材中有正面战场也有敌后战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也得到充分体现。”《历史》教材执行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小兵介绍,历史教材有专门2册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史实,涉及40多位老一辈革命家。
教材还注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揭示出自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以史实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在世界史中重点介绍人类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与忧患意识。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特别否认了鲁迅在中小学课文中“大撤退”的说法。“鲁迅先生还在,小学我们选择了2篇,如《少年闰土》,初中选择了6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