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复旦大学迎来了新一届3400多名国内本科新生和近400名留学生。周航 图
9月3日,复旦大学迎来新一届3400多名国内本科新生和近400名留学生。当天,在邯郸校区正门内,复旦各学院摆起摊位,为学生办理报到手续,发放资料。
在上海医学院的摊位区,早上8时许,迎新师生们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医学院老师陆利民和汪军带着儿子来了——他们的儿子陆以腾,今年也考取了复旦,就读同类的专业,和父母成为校友。
“他的选择,也是我们非常希望他做的选择。”父亲陆利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么多年,自己始终对母校充满感情,儿子能选择母校,这样的专业,让他非常高兴,有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满足感。
陆利民还清晰记得自己1983年报到的场景,他只身一人背着行囊,从云南来到当时还是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校园报到,“校园的氛围非常熟悉,就感觉跟那时候非常像。”
总咨询台,新生正在问路。要说不一样,陆利民说,校园的环境好了,学生们行头也不一样了,当时没有看到一个长辈,如今则都是父母陪伴身边。
汪军是1991年入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当时也是独自从湖北过来报到,但情况已有不同,同宿舍的六位女生都已有父母陪伴。
“就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二十六年过去,儿子入学一样的学校,就读类似的专业,让汪军对时间有种特别的恍惚感,“真的,就觉得这辈子怎么过到,孩子都已经读大学了。”
同在上医读了本科、硕士、博士后,如今,陆利民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系教授,汪军是中西医结合系副教授。
陆利民、汪军、陆以腾一家三口在报到处合影。稍有不同的是,儿子陆以腾就读的是临床医学,未来更可能成为医生,而非像他们一样专注科研。能够直接帮助到病人,夫妻俩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他们介绍,对儿子的教育是比较宽松的,没定过什么目标,依着他的兴趣爱好发展,学了大提琴、架子鼓、绘画等等兴趣班,除了高三补习过语文,也从没上过补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