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布巴图,蒙古族,65岁,名字意为“坚韧”。退休前担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古日乃苏木苏木达(乡长)等职务,退休后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承包荒漠2000亩,坚持不懈种树播绿。
15年来,图布巴图带领家人种植梭梭等沙生植物5万多株,集中连片500多亩,为巴丹吉林沙漠竖起了一道10多公里的梭梭围栏。图布巴图一家先后获得阿拉善盟“生态建设标兵”、自治区妇联“最美家庭标兵户”、全国妇联“全国最美家庭”、中央文明委“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辽阔阿拉善,茫茫戈壁滩。
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这个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面积同海南岛差不多的镇子被巴丹吉林沙漠团团围住。东风镇的年降水量不足37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700多毫米。车开了两个多小时后,一大片绿色猛然映入眼帘。
车停下来,记者见到了内蒙古额济纳旗退休干部图布巴图,这个身高不足1.6米的老人从梭梭林下满脸笑容地向记者走来,“欢迎欢迎,我就是图布巴图”。
图布巴图在给小树浇水。 邓 华摄
欠了“账”,退休也要还
2002年,古日乃苏木还没有并入东风镇。先后担任苏木达(乡长)、人大主席的图布巴图刚刚50岁,但工作已满30年。按当地当时的政策,可以告老还乡、享清福了。
工作时忙忙碌碌的图布巴图决定退休后先出去转转。到南方旅游时,有人问他从哪来的。“额济纳旗。”“知道,不就是那个刮沙尘暴的地方嘛!”图布巴图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原本准备继续旅游的他,不到一周便打道回府。
“我的家乡哪能这样被人记住呢。”图布巴图领着记者看沙地周边的芦苇,“我小时候,古日乃芦苇翠绿,是一大片湿地,只有从飘出的炊烟里才能找到苇丛里的蒙古包。骑着骆驼过林地,衣服常被茂密的梭梭挂住”。
然而,再好的生态环境也经不住人的折腾。伐木烧炭、粮食自给、换新树种……几个回合下来,古日乃落得个“一干二净”。
大风一起,巴丹吉林的沙子就“活泛”了,沙尘暴遮天蔽日。“风起西伯利亚,沙起额济纳”,一度成为媒体热词。“我当苏木达的那几年,主要精力都在抓牧业税入库,生态建设没放心上。”图布巴图开始反思,“结果,乡亲们没富起来,环境也变得更差了,我是欠了生态‘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