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发展,厦门总量不大、速度也不是最快的,不过厦门无疑是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厦门天蓝水清,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协调非常明显。
协调发展步伐加快
厦门又称“鹭岛”,以本岛厦门岛为中心,一海相隔的西岸、北岸和东岸分别围绕着海沧半岛、集美半岛、翔安半岛和内陆同安。厦门本岛俗称“岛内”,周围其他区域被称为“岛外”。由于种种原因,过去人才和资本更倾向于向岛内聚集,岛内经济发展速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也都远远超过岛外。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厦门调研,作出了“跨岛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突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四个结合”的重大举措,为厦门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15年来,厦门以“跨岛发展”战略为核心,推进产城融合,集美新城、海沧新城初步形成集聚态势,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协调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强告诉记者,“跨岛发展”战略的推进坚持产城融合的思路,厦门着力统筹岛内外产业联动发展,持续加大岛外产业载体建设和招商力度,形成了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近年来,厦门市新引进的联芯、天马微电子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布局岛外。2016年岛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68%,比2003年提升1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岛外4个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为69.1%,岛外4个区合计完成投资85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0.1%。
目前厦门岛外各区已形成自己的产业态势,海沧新城、马銮湾新城主导临港产业、航运物流和生物医药,集美新城拓展教育科研、机械制造和软件信息,同安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休闲和轻工食品,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主打临空产业、高端服务和光电信息等。
产城融合思路指引下的“跨岛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厦门市产业格局的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2002年的3.4:55.8:40.8调整优化到2016年的0.6:41.2:58.2,城市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城市新框架初步形成
岛外新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大幅拓展。“2002年,厦门城市建成区只有94平方公里,2016年已经拓展到335平方公里,其中岛外由30平方公里增长到225平方公里,占全市增量的81%。2016年厦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89%,城市化进程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黄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