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西藏自治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全区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快、质量效益好、民生改善实、改革开放深、生态环境优的良好局面。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本报派出采访组赴西藏采访调研,展现西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展现西藏干部群众“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冲天干劲,展现西藏发展的美好前景。敬请关注。
山接白云天接水,拉萨河畔起新村。8月22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走访西藏自治区的第一个易地搬迁扶贫村——三有村。
三有村,是哪三有?
按照西藏自治区的标准说法,“有非常良好的住房环境、有非常良好的生产环境、有非常良好的身心健康环境”。简而言之,有房子、有产业、有健康。
居住环境有多好?走进三有村,整洁的水泥路两旁整齐排列着一幢幢二层藏式小楼,红檐白墙,绿树环绕。各家门前的空地开辟为花畦,种着玫瑰、雪菊等多种鲜花。院门和楼顶上都飘扬着五星红旗,与头顶的蓝天白云相映生辉。
记者在村里看到,村口及村中十字路口都设有交通指示灯,道路两旁竖立着太阳能路灯,路边隔不远就摆放着垃圾箱。
三有村村委会主任尼玛介绍,村子是2016年3月份开始修建的,到2016年7月村民就搬迁入住了,全村一共184户712人,来自达嘎乡、茶巴拉乡、曲水镇三个乡镇,这些村民都是贫困户和低保户,原来居住于高海拔或峡谷地带,交通闭塞,生活不便。
走进村民德吉的家,院子里种有各种盆栽花草,门洞左右各有一间厢房,分别是厨房和卫浴室。走进客厅,四周是一圈藏式沙发,沙发中间的藏式长桌擦得锃亮,靠里摆放着55英寸液晶电视、冰箱和消毒碗柜等。德吉和她的母亲热情地招呼我们入座,捧出藏式点心招待我们,脸上透露着热情,洋溢着幸福。
德吉告诉记者,她们家一共有七口人,父母亲和弟弟,还有丈夫和自己的两个孩子,丈夫和弟弟在外务工。她们家原来住在达嘎乡色麦村第一村民小组,地处峡谷,全家住在六间土坯房里,家里的3亩地轮换种植青稞和小麦,亩产分别只有300斤和400斤,仅够糊口。零花钱主要靠父亲做家具手工绘画,每年大概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村子到乡里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她们家一般一个月才去乡里采购一次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