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华区赵陵铺镇赵一街社区,有一位好母亲,她的名字叫王凤珍。王凤珍今年79岁,如今还要每天像照顾婴儿一般细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儿子,至今已经整整坚持了8年。
王凤珍给儿子喂水
王凤珍今年79岁,居住在赵一街西区,目前她与瘫痪在床的儿子和心爱的孙女生活在一起。每每被问起家里的情况,王凤珍都向外人展现出乐观坚强的一面,“为了孩子,我能行。”依靠退休金,王凤珍不仅要承担起祖孙三人的日常生活开销,还要支付儿子高昂的医药费,负担起孙女的全部教育费用,虽然日子过得举步维艰,但在她心中,只要儿子和孙女都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2009年,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遭遇致命打击的一年。王凤珍的儿子上班时突发脑溢血,患了半身不遂,虽然治过病后大脑恢复了意识,但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起初,还有儿媳的照顾,可儿子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儿媳逐渐失去耐心,提出离婚。得知这个消息后,儿子的病情加重,孙女当时只有7岁大,生活重担完全落在王凤珍一人肩上。虽然情况很糟糕,但遇到有人指责儿媳时,这位善良的老人依旧会帮儿媳开脱,“我能理解她的难处,她还年轻,路还长,总不能拖累人家。”王凤珍一边这样说,一边暗下决心:“未来的路无论有多艰辛,只要自己活着一天,就要好好照顾儿子和孙女一天。”打那以后,她开始拖着上了岁数的身子,全力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和年龄尚小的孙女。
儿子患病后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王凤珍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尿壶到儿子身边给他接尿。随后,拿毛巾帮儿子擦脸擦手、擦拭身子,将儿子打理得干干净净,再为他换上一身整洁的衣服。随后,她就又开始忙活早饭。儿子长期卧床,消化系统难免会受到影响,为了便于消化,王凤珍总是尽可能将饭菜做得软软的,还换着法改善伙食,米饭、面条、馒头、包子、饺子倒替着来,只为让儿子和孙女吃得高兴。儿子的双手无法动,吃饭还得王凤珍来喂,每次吃饭,她将饭菜摆到床前,一勺一勺耐心喂到儿子嘴里。儿子渴了想要喝水,一个眼神王凤珍就能领会,她就端着茶缸将吸管塞进儿子嘴里。除了买菜、洗衣、做饭这些家务活,王凤珍每天都要为儿子按摩,及时翻身活动腿脚,面对比自己高大的儿子,这些工作都不轻松,可即便如此,她每天坚持去做,8年下来儿子没有生过褥疮。
“像这样的家庭状况,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在体力和精神上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考验,更何况是一位暮年的老人,她要面对这一切,可想其中的艰辛。”社区居民如是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老人,她从不主动向社区喊困难,也不给周围的邻居添麻烦,无论遇到什么事,她总是自己一人默默地扛着。每每提及王凤珍,大家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社区一直尽最大力量来给予王凤珍一家支持与帮助。“我们逢年过节都去她家慰问,帮他们申请困难补助,联系社区卫生站上门帮她儿子输液,平日里还会多往她家走动走动,嘘寒问暖一番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助。”社区主任王利芬说,“可是每次去看望王凤珍,老人都不好意思地说,给你们添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