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题:一位96岁新党员的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林苗苗、毛伟豪、王普
在北京友谊医院,时常能看到一位老人,满头银发,手拄拐杖,步履稳健。96岁的她,仍坚持在科研工作第一线。
李桓英,世界著名麻风病专家,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她,在去年底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于入党,老人说:“我觉得自己终于合格了。”
对于入党后的新生活,她说:“这个年纪了还能工作,相当于活了两次。”
“90多岁还能做点工作,没白活”
平时,李桓英早上8点上班,常常比同事来得早。一个夏日炎热的午后,在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记者再次见到了她。
聊上几句,就发现老人耳聪目明,思路清晰,而且不失率真的个性。“我很高兴,90多岁还能做点工作,没白活。”她说。
办公室里,有一张插着许多三角旗的云贵川地图。在从事麻风病研究的30余年间,李桓英跑了云、贵、川7个地州的59个县,这里曾是我国麻风病的高发区。直到2015年,她还曾前往云南回访。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对李桓英的评价。
尽管荣誉等身,李桓英的日常生活简单朴素,每天除了单位和附近的家,就是在医院的食堂吃饭,下班后有时去小超市买水果。
“回到家,我喜欢看《参考消息》,看电视上的新闻节目,有时听听自己喜欢的古典音乐CD。”她指着身上的T恤说,“这件穿了好几年了,我觉得挺好。”
“她有一颗赤子之心,对事业特别执着。”她的科研秘书袁联潮告诉记者,到现在,老人一直关注国内外麻风病防治最新动态,并联络美国专家一起搞科研合作、培养学生。
从半路出家,到医学大家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重者可以致残。在我国麻风病防治史上,李桓英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实际上,她参与麻风病研究却是“半路出家”。
上世纪40年代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1950年李桓英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工作7年卓有成效后放弃了世卫组织的续约邀请,离开已在美国定居的双亲,于1958年底回到祖国,从事皮肤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