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深圳地铁1、3、4、5号线正式启用女士优先车厢。这是国内地铁对女士优先车厢的首次尝试。不过,从启用两天的情况来看,女士优先车厢,女士并未优先。当地记者调查显示,女性车厢里挤满了男乘客。
反方:“女性车厢”是女性弱者地位的标签化
不可否认,深圳地铁方面设置女性车厢是出于关爱女性,体谅女性既辛苦又可能被骚扰。但是,并不代表这种设置合理、有效。从开通几日的效果来看,女人不买账,男人也完全没把女性车厢当回事儿。
一说女性车厢,人们就喜欢拿日本作参照。不过有调查却显示,日本东铁路公司的“中央线”2005年9月开通“女性车厢”后,当年性骚扰案件数量增加至217件,名列东京地铁线之冠,比2004年增加29件。设置女性车厢,性骚扰不降反升。
即使单纯从观感来看,“女性车厢”似乎也将女性的弱者地位标签化了——看,她们就是一群弱势的、需要被保护的女人。
而回顾历史,经过几代女性的努力,我们才有走出家门,跟男性一起读书、乘车、看戏,享受公共资源的机会与权利,干什么要以关爱与防止性骚扰的名义,将我们再关进一列车厢?从这个角度上看,设立专门的女性车厢,是在走回头路,这是一种女性意识的退步。
真正体现关爱妇女,是要从法律上加强、完善对女性的保护,鼓励女性勇于揪出骚扰者,对性骚扰者说“不”,而不是弄一节独立车厢。
我国尽管2005年已有了关于性骚扰的立法,但是并没有对“性骚扰”明确、清晰的定义,也欠缺操作性。即便是有监控视频,也难以取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减少性骚扰和性攻击,美国联邦政府尤其是各州、市,制定了各种法规。在纽约地铁里也明确写着:地铁性骚扰也是犯罪,车厢拥挤不是不恰当接触的借口。
遭遇性骚扰,不要容忍,不必羞耻。窃以为,这样的告示,其实比“女性车厢”更有效果防止性骚扰,因为它鼓励的是勇气,而不是将女性作为被动、弱势的受害者。
□陈小二(媒体人)
正方:“女性车厢”旨在实用无关歧视
“女性车厢”塞满男乘客,听上去略讽刺,但因为初试阶段和高峰期的探访,就否定“女性车厢”可能存在的实用价值,也是话说得太早。
我的观点很明确:首先,设“女性车厢”确实存在“治标不治本”之类的争议,可在“本”一时难治的情况下,治标为治本换取空间,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