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24日电(记者高洁李放)记者两点钟进村的时候,纳翁村上傍组村头第一家何天龙一家正在吃午饭,见到记者热情地招呼进去坐。等记者4点半采访完其他村民走出村子的时候,这家依然在吃饭,这次,何天龙拎着一桶苞谷酒就出来了。
记者进门一看,两小碗辣椒和豆子,五碗苞谷酒摆在桌上,何天龙的几位亲人朋友喝得满脸堆笑。村主任韦川告诉记者,这就是布依族过周末的特色方式,有些人家,农活不忙的时候,一大早就开始喝了。
纳翁村隶属于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鲁容乡,何天龙所在的上傍组自然条件恶劣,被列入易地扶贫搬迁的计划。前一夜的大雨把一户人家砌的台子冲垮了,汽车开不进去,韦川带着记者走了40多分钟的泥泞山路。快到村里的时候,记者在路边见到一位身穿布依族服饰的老人家在极为陡峭的土坡上种苞谷,撒着化肥,一个不稳,老人家差点摔下去,看得人吓了一跳。
记者问他们易地扶贫搬迁愿不愿意搬到县里去。何天龙的爱人立马回答,不愿意。她说她不会说普通话,住到县里去怕是出门连个厕所都找不到,买菜都不会买。
“要是全村人都搬走了,你们还不搬?”记者问。
“不搬,一个月给我一千块钱都不搬,我连钱都不知道怎么从卡里取出来。”何天龙的爱人说。
何天龙的爱人说的倒是心里话。符合异地搬迁条件的村子,大多都在深山老林里,长期与世隔绝,很多人最远就是走到村里的集市。特别是一些布依族、苗族聚居的村寨,村民们普遍都不会说普通话,不识字不识数。
山下的生活,当然比深山老林里好。只有挪出穷窝才能斩断穷根,这个道理穷了几辈子的山里人并不是不知道。可是故土难离、习俗难改,如何融入完全陌生的城市环境?一时间,顾虑与担忧超越了对新生活的好奇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