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一辈子,一道渠:遵义支书黄大发36年“拿命修渠”

澎湃 2017-04-24 10:50:54
A+ A-

水就像是从天上引来的。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无论站在什么角度远眺海拔1300米的灵宝山,人们的目光都很难不被山间崖壁上那道长长的凿痕吸引。

空中俯瞰嵌在灵宝山半山腰的“大发渠”。大发,取自村中老人黄大发的名字。记者王辰顾一帆

沿着凿壁,山涧水一路依势向下,直至流经村民陈小敏老家附近。

陈小敏今年20岁。童年时期,她曾在玩耍时见过这道“像是从天上凿下来的水渠”。

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这水渠是自己的外公黄大发带着大伙赌上了命修的。直到最近,在贵阳读大学的她无意中得知了背后的故事,直呼意外,“从没有听外公提起过”。

黄大发,今年82岁,2004年退休以前,他当了30多年村支书。他这一生中大多数时光,都与这条水渠紧紧相连。从20多岁的毛头小伙到60岁的花甲老人,青春耗尽,用他自己的话说,“水是我的命,沟就是我的子女”。

从黑河到漠河、从高原到山丘,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60多万个村支书,黄大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个。修渠引水、通电修路、改建学校,脱贫致富的每种可能他都会去尝试。

黄大发也是其中并不普通的一个。脱贫路上碰壁无数、挫折不断,单是修渠从失败到成功就断续经历36年。凭着一根筋、一股倔劲,他多次力排众议,坚持到最后。

穷困

身高不到一米六,体格比一般人都要瘦小。在人群中,黄大发只是个样貌普通的老人。唯一的不同是,他比很多年轻人体力都好,走起路来步伐稳健,几分钟后就能把大部队远远甩在后面。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老支书黄大发。

80岁以前,黄大发没出过本乡,没去过遵义和省会贵阳。家里原本9口人,如今剩下两个儿子五个女儿。

“早年间一个女儿得病去世了,没来得及治疗,他很少愿意谈这事。”村里人说。

这家人居住的老屋多年没变,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当年就挤在不足百平米的木结构一层平房里。

屋内陈设简陋,一台落灰的约25英寸东日牌电视机,两张垫布已经洗得发白的老式沙发,一个冬天用的采暖炉,构成了几乎全部的家当。墙壁是黄泥巴糊的,用白纸贴过,屋里稍微显得亮堂。

黄大发的老屋设施陈旧。澎湃新闻记者官雪晖图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