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生命与教育——校园暴力事件背后的思考

2017-04-10 16:35:56
A+ A-

3月12日,一起发生在河南卫辉的校园暴力事件着实让人痛心,一群少年用铁锹、砍刀、板砖对另一男孩进行施暴,施暴者年龄均未满16周岁。然而,类似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不罕见,且频繁见于报端。琼中思源实验学校初二女生遭群殴、汕头市潮南区身穿校服少女被辱、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等等,种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下生命与教育隔离的反思。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指出,教育——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止步于知识的灌输,也应当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会孩子懂得生命的宝贵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让他们学会珍爱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生命教育在于让孩子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人们对知识技术的渴望和追逐,技术教育的被重视,人文教育的被忽略,使得现代教育的目的过多地被归结为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和运用。人文精神的缺失,让孩子丧失了原有的“人的灵性”,并产生了对生命本身的漠视。这种生命意识的缺失,使得他们不再懂得生命的可贵和意义,也自然不会懂得尊重自己包括他人的生命。如果想要孩子成为一个“和谐的人”,那么,我们必须为技术教育加上人文教育的保护膜。

生命教育还在于让孩子懂得“敬畏生命”。教育产生于人类生命延续和发展的需要,任何教育都不能脱离生命而存在。我们在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孩子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一方面,我们要经常向孩子传输各种生存技能,以及应对生存危机的逃生本领和处理方法,以此来提升他们对危机的防范意识,和对自我的保护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相处,让孩子学会接纳、关心、宽容和爱护他人。从而让孩子在尊重自我和他人生命的基础上懂得“敬畏生命”。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