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5个月前上线的“专业评分”功能在12月27日晚悄悄下架。
专业评分功能是猫眼邀请专业影评人周黎明、magasa以及各大专业电影杂志或网站的主编汇总而成的影评合集。根据上线时猫眼相关负责人的说法,他们希望能够参考烂番茄网站,同时为用户提供“观众评分”以及“专业评分”两个维度。
专业功能被下架,原因被归于《中国电影报》当晚发布的一篇文章《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
这份由广电总局主管的报纸在文章中点名批评了豆瓣和猫眼两家平台,认为他们对于《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这三部贺岁档影评的评分过低。
文章称:“其(指豆瓣)对《摆渡人》摘四星、五星,刷一星的恶劣行径,确实令人气愤”,而猫眼上的“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是不是就能够代表真正的专业呢?你是谁?又能代表谁?”
最终,《中国电影报》称豆瓣、猫眼恶评是对电影产业的伤害——“今年岁末贺岁档市场高潮到来之后,豆瓣、猫眼对于三部主打档期新片的评分,则令人大跌眼镜”,“……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以不同的作者署名刊登后,影响力进一步放大,甚至传出豆瓣和猫眼都相继被电影局约谈的消息。尽管此后豆瓣创始人杨勃以及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都通过朋友圈等渠道称约谈这一消息并不属实,但12月27日晚,猫眼仍然下架了专业评分功能。关于电影评分的争论早已有之。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通过发表评论或者打分的方式来影响电影口碑的人员。他们可能受雇于某部电影的片方或者相应的营销公司,为电影打高分,也可能受雇于某部电影的竞争对手,去恶意抹黑这部电影。
这背后往往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个常被引用的数据是,复旦经济学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陈沁的报告指出,当周末上映的所有电影豆瓣平均得分每高出一分时,一家电影院的票房便会提升35万。
市场上无疑存在大量的水军。《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在2016年1月曾对水军现象做过调查,一般片方能给到营销公司的费用是总体宣传预算的1/10左右,而其中的1/5则被用来雇佣水军。此外,影评人周黎明也曾经公开表示有“大量红包影评人”,收受电影发行商的红包,并写出有利于电影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