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农业部网站10月11日发布消息称,截至10日,俄罗斯全境今年共收获粮食1.29亿吨。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过总统府网站宣布:俄罗斯今年粮食产量预计达到1.3亿吨左右,超过上一年的1.2亿吨。俄农业部长特卡乔夫也表示,根据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今后“俄罗斯每年都可稳收粮食1亿吨以上”。
在沉寂数年之后,俄罗斯成为“粮食大国”,并占据小麦出口的主导权。世界粮食格局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对中国来说,俄产粮食的增加是否能为两国农业合作开辟新空间?
一系列政策刺激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俄罗斯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其耕地面积超过1.2亿公顷,位居世界前列。不过,苏联时期经济政策偏向于重工业,导致长期以来农业开发不足,粮食生产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普京曾公开表示,部分西方国家2014年以来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使其损失了500多亿美元,并导致传统产品价格下跌,包括石油、天然气、钢铁、化工等。这迫使俄罗斯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转型。
3年前,作为“反西方制裁”的重要措施,俄罗斯决定禁止或限制从部分西方国家进口农产品,并在本国农业领域大力推行“进口替代”的政策,扶持发展一批非原料企业。这一政策立竿见影:2014年,俄罗斯的粮食产量达到1.04亿吨,超出俄罗斯粮食安全所需数量。
随后两年,俄罗斯继续加大农业投入。俄政府2016年用于扶持农业的资金达到2240亿卢布(1美元约合57.9卢布)。2017年,因国际油价长期低迷,俄财政部制定了“史上最严苛”的财政预算,但对农业的投入没有降低。
一系列政策刺激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塔斯社曾做过调查,发现俄罗斯富豪阶层大都在投资开发农业领域的一些新项目。调查认为,“精英涉足农业”的现象反映了民众对俄农业前景看好。另外,俄罗斯农业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该行与俄罗斯农业部合作,共向中小农业企业提供超过9200笔贷款,总额达到约1915亿卢布。这些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普京说过的话:农业现在已是俄罗斯最蓬勃发展的经济领域之一。
俄罗斯农业的这一向好形势还将延续。俄农业部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今年小麦产量预计达到8140万吨,2017—2018农业年度的粮食出口潜力预计为5350万吨。特卡乔夫公开表示,俄计划在2030年前,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目前4700万公顷基础上再增加1000万公顷,并把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提高到每公顷3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