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加德满都9月22日电 通讯:尼泊尔“最佳社区学校”新生记
新华社记者 周盛平
21日是尼泊尔“春节”德赛节的第一天,全国放假,“最佳社区学校”——共享年轻中学的校长卡玛尔过得特别开心。两天前,他刚从中方正式接收了12间教室的全新校舍。
“两年来,我们一直在临时搭建的铁皮教室里给学生上课,空间很小、很挤。旱季闷热,雨季泥泞,而今这一切都过去了。感谢中国,感谢中国的企业和社会组织。”
共享年轻中学建于1985年,位于加德满都环城公路附近,与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斯瓦扬布纳特寺(俗称“猴庙”)隔路相望。凑巧的是,这条环城公路,40多前也由中国政府援建而成。
自学校成立以来,卡玛尔一直担任校长。在卡玛尔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学校教学质量良好、口碑甚佳,曾被尼教育部授予“最佳社区学校”光荣称号。然而,2015年4月,一场强地震摧毁了教学楼,五六百名孩子被迫挤在铁皮房里上学。
“在铁皮房临时教室里上课很难受。现在有了新教室,又领到了中方赠送的新文具,真是开心啊。”在19日的移交仪式现场,15岁的桑娅跟记者分享感受时,显得激动而兴奋。
仪式当天,当中方嘉宾走进学校时,师生们夹道欢迎。他们有的挥舞中尼两国国旗,有的拼命鼓掌,有的叫着“您好”,有的则献上鲜花。
这所社区学校是幸运的。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尼泊尔办公室主任邹志强介绍,一年多以前,得知中国苏宁集团愿意献爱心援建一所永久性学校时,尼泊尔教育部推荐了众多被毁的学校。
用了一年时间,这所耗资近100万元人民币的新学校落成了。有关统计表明,过去两年多时间内,在尼泊尔重灾区近8000所被毁的学校中,仍有半数学校的重建还没有开始,全部修缮工作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参赞杨时超在当天的讲话中说,中方已承诺帮助尼方开展包括山区灾后民生恢复、文物古迹修复、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恢复与重建。
尼泊尔国家重建委员会负责人戈文达告诉新华社记者,就灾后重建而言,中国是最大的捐赠者。除了政府,中国还动员社会资源参与进来,帮助尼泊尔人民,由中方提供的类似于这个学校项目的援助很多,非常值得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