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新闻周刊》日本版最新一期刊登了一篇题为《等待日本的两种未来》的文章,提出了三个令人深思的观点,其一是,东亚的超级大国是中国,日本只是其周边的中等国家,这是千百年来古代东亚的“常态”;其二是,日本也只是在中国鸦片战争后的约百年间处于领先地位,在历史长河中只是“昙花一现”;其三是,最近30年日本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逐步回归“常态”。此文一出,立即引起日本媒体及舆论的关注。日本该摆正自己的心态吗?
笔者认为这三个观点很“实事求是”。其实,中国的学者也持有与之类似的观点,认为国土面积排在全球第62位、人口排在全球第11位的日本“其实只有中小国家的‘命’”,这里所说的“命”,其实就是指“历史的常态”。
至于“日本也只是在中国鸦片战争后的约百年间处于领先地位,‘昙花一现’”,显然是一个“非常态”。众所周知,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又展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法、美等国也纷纷卷入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浪潮。在此背景下,日本于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推行“富国强兵”和“殖产兴业”政策,并加入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竞争。
在追赶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时代潮流中,日本既是一个“迟到者”,又是一个“后来居上者”,“幸运地”遇到了一个错失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机遇、“大而弱”的近邻中国。中国之“大”使得国土狭窄、资源贫乏的日本垂涎欲滴,中国之“弱”则使得作为迟到工业国的日本也产生对中国“欺负一把”的野心。
总之,一个是“产业与科技革命”的兴起,一个是身旁中国的“大、弱、落后”(当然也包括其他亚洲各国的弱小),成为日本走向强大必欲抓住的“两大机遇”。由于抓机遇用力过猛,导致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的一百多年间成为在胜利的峰巅与失败的谷底之间激烈浮沉、大起大落的国家的一个“典型”。
二战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一段时间里被排名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这是战后一两代日本人民发奋努力的成就,也是日本抓住战后“新两大机遇”的结果,其一是以战后科技革命发源地——美国为靠山,紧紧抓住战后科技革命机遇;其二是抓住战后“婴儿潮”(远赴战场的男人解甲返乡,触发了第一次婴儿潮,在日本称此时期出生的人为“团块世代”)导致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