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在德国做记者,门槛很低,既没有学历要求,也没有年龄、国籍、工作经验的限制。但要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记者,通常都得加入德国联邦记者协会(DJV)等少数几个受官方认可的协会。
《环球时报》记者在德国采访,经常被要求出示DJV发的记者证,而要加入这些协会,首先得是一名被媒体聘用的记者或全职自由记者,需要提交发表过的文章,提供可以养活自己的收入清单等。
“这种入会申请,实际上对记者队伍进行了‘筛选’,确保了记者的素质”,德国媒体研究学者诺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德国记者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他们是德国工作最勤奋的群体之一,尽管他们的收入与医生、律师等相比仍有差距,但加入职业记者协会的记者,能享受很多额外“福利”。
首先,购买大件物品可以打折。克里斯蒂安是柏林一家报社的体育记者,他最近通过一家名叫“新闻条件”的网站购买了一辆汽车,获得了25%的折扣,而汽车可选设备的折扣是10%。
在这家网站上,记者可以打折买到的商品有12类,最受欢迎的是汽车,大众、宝马等都给予不等的折扣,一些租车公司也有打折。其他打折项目包括:度假、电器设备、办理金融产品、职业培训、电信产品、订阅报刊等。通过这家网站参与打折的德国企业有上千家。
平时,记者收到不少官方机构邀请,如鲁尔区、汉堡市、国家旅游局的会议或项目。这些邀请一般都包食宿,但交通费自理。他们的经费部分来自机构本身,一些是企业赞助,他们希望通过活动,让记者更多了解当地现状。
出手最阔气的当属德国大企业。记者曾被德国一家著名汽车企业邀请参加年度新闻会议。公司不仅给记者购买机票,承担接机及会议期间所有食宿费用,还赠送公司品牌礼物。不过,记者必须与公司签订“反腐败协议”,也就是记者“主动”要求包食宿,不是企业硬要给,以防被认为是“公司贿赂记者”。这类会议,企业为了避嫌,一般不会要求记者写报道。
媒体研究学者诺尔对记者表示,德国机构和企业给记者这些优待,并不违法。如果公司向记者发“采访金”,或出资让记者参加与公司新闻无关的活动,那就很可能违法了。公司和记者面前都有一道“红线”。只要法律允许,记者可大方享受这些“折扣”。
不过,近年来德国经济不是很景气,常有企业身陷丑闻,记者的“福利”随之“大打折扣”。某种程度上,记者的“福利指数”也反映出德国经济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