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记者盖博铭)科学家用公式弹奏宇宙的旋律,人文学家用心灵谱写生命的赞歌。当科学大咖遇上艺术家,他们的对话会激起怎样的思想火花?
26日,“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期间,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数学家蔡天新、跨界音乐人吴彤等登上中国科学院“SELF格致论道”讲坛,让科学“对话”艺术、真理“对话”想象。
“此次讲坛不仅在普及知识,更在于传播思想。”活动主持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介绍,讲坛从思想的源头上促进公众参与科学的积极性。
科普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是青少年。临近开场还有半个小时,现场已有近四分之一的座位坐着小朋友。
黄天衡同学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现场。“科普类的讲坛让我们的周末更加有意义。很希望演讲嘉宾能够激烈讨论,也想听一听科学家和艺术家怎么互相点评。”
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既是一名数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登上讲坛,分享科学与艺术面临的共同课题:看见与发现。
蔡天新认为,无论是科技还是文艺,都经历从“看见”到“发现”,也就是获取智慧的过程。“过去我们习惯从历史和西方获得灵感,现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也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进步。”以数学与绘画为例,数学帮助艺术家进行构图,绘画又为数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跨界音乐人吴彤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笙的演奏传承人。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洪流激荡,结合笙的演奏,吴彤向观众讲述音乐与科学的共通之处。“让艺术家对话科学家恰恰说明科学的开放性。科学一直在尝试寻找万物之间的联系,探索世界的本源。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兼容并蓄,科学与艺术在思想维度也有共通之处。”吴彤说。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王瑶表示,科幻是科学与艺术的集中体现,科幻也是一种跨越“思维边疆”的好奇心和勇气。“在常规思维中加入科幻思维,大胆对新世界和新自我进行探索,这既是科学精神,也是人文精神。”
欧阳自远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硬币”的两面,是对世界不同的理解方式。科学家与艺术家可以互相借鉴表达手段、思维方式。
科学家追求“真”,艺术家追求“美”。欧阳自远认为,艺术的形象思维和科学的逻辑思维虽不同,但科学与艺术的终极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人类的美好生活。
本次科普活动是中科院“SELF格致论道”讲坛的第26期。该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主办,邀请科技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家在全国范围讲述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