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国际 社会 文史 经济 滚动

刘卫昌委员:办教育是我的终身奋斗目标

中国青年网 2018-03-07 00:11:01
A+ A-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6日电(人民政协报记者 郭帅) “现在的中小学生太缺乏锻炼,要让孩子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培养那么多摇摇欲坠的‘温室花朵’。” 谈起教育,刘卫昌委员有着说不完的话,“培养优秀人才,重要的是让孩子树立终身奋斗目标,只有目标清晰,遇到挫折才不会轻易放弃。”

全国政协委员刘卫昌。资料图

  问及他的终身奋斗目标是什么,他毫不迟疑地回答:“办教育!确定了一个目标就去奋斗,只有深入一件事才能更加了解更加热爱,做出成绩。”

  为什么要坚持办教育?刘卫昌的理由简单朴素。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看到很多农村家长对孩子上学不重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让家长认识到,学习是最重要的,知识能改变命运。

  刘卫昌是一位带着乡土气息的办学人,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也在服务、回馈农村。

  幼年因病致右腿残疾,大专毕业的刘卫昌找工作并不容易。他种过菜也卖过菜,后来,他发现村子里有很多失学儿童无学可上,于是,他决定自己创办学校,改变当地农民的教育观念。

  1991年,为了让村里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刘卫昌办起了曙光学校,寓意为失学儿童送去曙光、点燃希望。刚开始办学,学校里只有他一位老师,他的学生是7名曾经辍学的儿童。2015年,曙光学校有2700余名寄宿制学生(其中有860名学生是留守儿童),成为了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农村生态园林式民办学校。

  想起刚办学的那段“芳华”,除了艰辛,刘卫昌记忆里更多的是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奋斗史。

  虽然开始只有一位老师,但刘卫昌对孩子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毫不松懈。刘卫昌每天早上坚持让孩子锻炼身体,因为腿脚不便,他就骑自行车陪着他们一起跑步;为了让孩子们学音乐,刘卫昌买了录音机。因为不会唱歌,刘卫昌就把录音机挂到树上,跟孩子们一起学。至今,刘卫昌还清楚地记得学会的第一首歌叫《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班里的“问题孩子”多,虽然平时是孩子们的朋友,但只要德育方面发现问题,刘卫昌立即成为一位严厉的老师……

  “因为是失学儿童,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比较差,有个学生到小学四年级还不会十位的加减法。”刘卫昌没有怀疑孩子的能力,从头教起,认为孩子只是不入门,因为刘卫昌的耐心,这个孩子进步飞速。

  很快,刘卫昌的学校在村里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话题,曙光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因为是残疾人又是教育人,今年两会上,刘卫昌的提案多与残疾儿童的教育和残疾人就业有关。“残疾孩子没有文化不行,自身残疾如果再没有文化,长大后就业会成问题,更别提创业了。要让更多农村家长,尤其是贫困残疾孩子家庭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刘卫昌说。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