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黑龙江篇】龙江奋起会有时——黑龙江优化发展环境渐显“洼地效应”

2017-10-10 21:57:52 央广网
A+ A-

新华社哈尔滨10月9日电题:龙江奋起会有时——黑龙江优化发展环境渐显“洼地效应

新华社记者梁冬、闫睿

完善制度流程,优化发展环境,铁腕整顿作风。老工业基地黑龙江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府服务等项改革,大幅削减“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活力得到释放,人才吸附力逐步增强,改革综合效应正在显现。

权力“瘦身”激发市场活力

受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深层次问题制约、经济增长面临新旧动力转换等因素影响,包括黑龙江在内的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挑战。

2015年以来,哈尔滨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推进大处室改革,以放权“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坚持职能接近、任务重叠、彼此交叉、职能单一和承担阶段性任务的处室必须撤并原则,精简了近3成处室,打通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

“从前引进人才仅咨询政策、办理手续就得跑四五个处室,花费很多时间,现在处室合并后不用挨个窗口去跑了。”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秀丽对行政审批改革感触颇深。

目前,在黑龙江省重点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已取消省级行政权力事项816项,省级权力清单调整到3030项,精简了69.9%;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323项,涉及该省的40项全部落实。

“政府部门事前审批的‘手’放松之后,事中、事后监管的‘手’要硬起来。”齐齐哈尔市政府副秘书长李韬放说,全市坚持放管结合,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宽准入严监管”转变。

权力“瘦身”使“制度性成本”大幅降低,激发了市场活力。近五年来,黑龙江共降低企业成本约685亿元。其中通过落实营改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约448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黑龙江省新登记企业7.25万户,同比增长22.9%。

服务“软实力”重塑新型政府

在加快简政放权的同时,黑龙江省不断创新服务型政府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的政务服务网络。

“以前怕政府来人找麻烦,现在是盼着他们来解决问题。”黑龙江安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徐琼琳说,“当地政府‘驻企秘书’发现企业用电量大,帮助协调申请了用电优惠,一个月就给企业节省电费5万多元。”

为优化营商环境,黑龙江省绥化市2016年8月出台了《关于选派优秀后备干部担任“驻企秘书”的暂行办法》,从市直机关后备干部中选派优秀干部到规模以上企业担任“驻企秘书”,采取驻企办公、定期联系相结合的随时服务方式,每次服务期一年。

截至目前,绥化市首批选派驻企秘书299名,派驻企业327家,共梳理出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各类问题391件,涉及政策落实、手续办理、融资服务、部门协调等五大类,目前已办结309件,办结率79%。

在大庆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正逐步激发市场活力,行政许可和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的法律依据、办理流程、所需材料、法定时限、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全部上网,群众和企业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形式办理。

为提高服务能力,黑龙江省还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不仅所有落地的手续都由中心免费代理,还对现有的800多家外资企业跟踪服务。

“铁腕”优化环境凝聚改革动能

一件“西瓜小事”近期在黑龙江外来投资者中流传。“投资前,甘南县兴十四村的干部在一家外地经营者的大棚品尝了两个西瓜,村干部主动找到商户结清瓜款,说这是规矩。”天津商人申德训说,外界一直传东北的营商环境欠佳,但在“西瓜小事”上,我们看到了发展软环境,最终决定投资。

区域发展、环境改善离不开人才,黑龙江省尊重市场规则,用环境、产业、事业留人,人才“洼地效应”渐显。兴十四村,一个曾“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小村,如今已聚集了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和务工人员。

陆洋曾在浙江工作过2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加入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他说:“黑龙江虽然位置较偏,但集中了智能装备高端技术团队和产业资源,政府政策支持也到位,十分吸引年轻人。”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已累计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7022家,吸纳就业35786人。

“发展环境问题实质是作风问题,只有坚持改进干部作风、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才能打造全面振兴的好环境。”黑龙江省委负责人表示。

为打造“绿色”发展环境,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并成立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发展环境整治领导小组,重点督办不尽职不尽责、不作为乱作为、不守信不守法、不收敛不收手等问题。

今年4月以来,黑龙江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突出问题导向,持续开展作风整顿,严肃查处问责,截至目前提醒谈话58人,诫勉谈话12人,党政纪处分5人。全省召开作风整顿暨优化发展环境警示教育大会,让万余名参会干部深受触动。(完)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广告